文章详细页面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测算与偿债能力分析
在线阅读 收藏

无论是“影子银行”还是“银行的影子”,也无论各种创新如何变化多端,都属于信用创造活动,最终的效果也必然是信用的扩张和债务的增加。如果信用扩张和债务增加并未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债务人收入的增加,那么,经济总体和债务人的杠杆率就会上升,风险就会累积。本报告前述各章均在讨论各种形式的“影子银行”和“银行的影子”,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创新产生的后果——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出口遭遇严重打击、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的形势下,中央政府提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随后响应计划申报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然而,中央政府最终投入地方的资金只有1.18万亿元,其余均需地方政府自行解决,而在当前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解决的办法唯有负债——银行贷款、“影子银行”和“银行的影子”。2010年后,受到银行平台贷款严格管控的影响,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发生转变,平台贷款余额在政府债务余额中的占比有所下降,“影子银行”和“银行的影子”的融资规模则显著上升。如果考虑这两部分,则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和偿债压力要比仅考虑银行贷款的统计更加严重。如何缓释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将是未来几年内的最大挑战。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