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美国未来20年智慧产业预见路线图:从远景到主流
图1是美国未来20年智慧产业预见的一个总体构想图,分别标明在不同的时期什么产业会出现,什么产业会消亡等。当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特点和发展潜力与美国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这个智慧产业群进一步分成能源和环境产业、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医疗和生物产业、智能交通产业、商务贸易产业,以及航空航天产业。这提示我们,一个智慧城市的建设最核心的是提升智慧产业。而智慧产业当然要靠创新,要靠各种最新的产业创新,包括我们所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包括以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为基础的新能源等。
下面我讲智慧交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病”,最突出的有两项,一是交通拥堵,二是环境质量不高,这些问题要通过智慧交通的建设来逐渐消解。新一轮城市的智慧交通体系要构建新一代超高速、全元素、智能化、无障碍、超便利的城市人流输送体系和物流输送体系,这个要求相当高。
图2 到2030年智能交通产业的技术突破与市场预测
我举几个例子。图2讲的是个人环保出行工具应当如何建设,以及城市立体空间应当如何建设,这些都是最近人们很关注的一些问题。比方说自动巡航汽车,新型的氢能源汽车,人车分流的城市交通体系,以及未来新型的立体捷运通道布设等。也就是说,地铁系统的通道不能只走地铁这一个工具,同时还要兼顾好几件事,再有就是未来的城际超高速通道等,我就不详细加以介绍了。
还要谈一下智慧流通,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物联网、传感网、云技术、大数据等是如何在人们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当中发挥其巨大作用的。智慧流通一般要追求三大终极目标:一是零废品,生产者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基本上不产生废品,这是一种资源节约,对环境本身也有利;二是零库存,个性化的、量身定制的产品直接达到用户;三是实现零中间交易成本,这就是刚才已经提到的。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的中间交易成本在GDP构成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这里提到了传感网、物联网、泛能网、云计算、大数据、超算中心等组成了智慧城市,一会儿还有其他专家再进行介绍,我就不再详细讲了。下面我还想单独讲讲智慧管理。全网条件下我们说的不仅是互联网,还包括广播电视、手机通信、IP电话等,对其的社会管理已经成为全世界当下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识别网络社会(虚拟社会)形成的规律,预见网络社会的突发事件,建立网络社会的公序良俗,这是智慧城市管理的又一核心任务。如何在复杂的网络条件下适应“量子化社会”的全新结构与功能,并做出超前的研究部署,这是包括美国和俄罗斯等在内的世界大国都十分关注的前沿课题。此前中央宣传工作会议已经对这个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美国国土安全局在2003年就开始制定了一项ADVENSE计划,开展了社会安全的全面研究。美国依据《宪法第一修正案》和《爱国者法案》形成网络敏感词库,大家可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俄罗斯于2011年部署建造了一台名为“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的超级计算机,就是为了向总统提出有关社会安全的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是智慧城市将实现两大革命,一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流动方式和公共服务的巨大变革,二是政府决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民生的革命性进展,这是智慧城市需要达到的两大最基本的变革。智慧城市建设在全球具有四大战略意义,即全面提升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的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的社会民生幸福水平。可以说对智慧城市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是时代性的。
到2011年国际上提出建设和试点智慧城市的数目已经超过200座,韩国提出了U-CITY智慧城市大纲,日本提出了I-JAPAN城市计划,美国、荷兰等都在筹划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截至目前,中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将近200座,规划投入的建设资金超过2万亿元。我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截至目前,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这么多,但是真正认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真正能够体现智慧城市内涵,以及真正实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到底有几个?坦率地说,截至目前我们一个也没有看到。
建设智慧城市必须抓住五大战略要点:一是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二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布设、多元融合和统一标准,三是数字生产、数字流通、数字分配、数字消费的全面建设,四是智慧产业和智慧交通的建设以及全方位物联网、监测网、计量网的建设,五是城市安全、市政管理与家庭智能生活的建设。
世界银行进行过测算,一个有百万人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其达到实际应用程度时,该城市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财富会增长2~2.5倍。刚才我们讲了智慧城市能够提供财富增长的动力,在这里就可以体现出来了。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能促进经济增长翻两番,实现联合国倡导的“四倍跃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就是用现在一半的能源产出比现在多一倍的财富。
最后我想说,中国社科院启动以智慧城市为中心的这样一个重点实验室,对推动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 class="a2">收藏尊敬的李扬院长、各位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同行们:
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参加社科院城环所关于重点实验室建设这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我在中科院工作已有50多年了,一直都把社科院的人当作自己人,内心中从来没有分成两部分。今天非常荣幸可以在一起共同讨论一些问题。我在这里谈一下这些年来关于智慧城市学习研究的新体会。
我们都知道,城市是人类社会进化中一个非常独特而自然的社会形态,因为它集中体现了财富增长、文化发展、社会进步三大基本要素。
第一,动力元素。也就是说,城市能够提供发展的动力,一个城市本身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的平台和载体,历史上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第二,质量元素。这里说的质量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指城市的发展如何与自然包括资源、环境、生态取得平衡,取得一种互相作用下的最小消耗以及同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另一方面则指人类居住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既需要清洁的空气、舒适的住所,也需要一个非常惬意的工作环境,这是生活质量的体现。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类到了城市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我记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第三,公平元素。这个公平最主要体现在:①城乡之间如何统筹发展;②城市和城市之间如何互相协调;③城市所代表的区域和区域之间如何取得平衡。
因此,我们说动力、质量、公平这三大元素是城市发展的最基本的内涵体现,在这种体现的过程中,国外流行一句话叫作“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我想这句话本身虽然也可以找出很多毛病来,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一个国家的成功的确要依靠它的城市发展,要依靠它的城市化进程的健康程度,这个是应该肯定的。
进一步就要讲到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动力、质量、公平这三大元素在更高水平上的集合体。我试图给出一个定义:智慧城市是集自我创新功能、时空压缩功能、自动识别功能、智慧管理功能于一身的高度数字化、网络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信息集合体。在这个定义中,应用信息化、知识化和超大计算能力,全方位实施城市的网络化、宽带化,普及数字生产、数字流通、数字消费以及相应的数字地图、传感网、物联网、泛能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城市的方方面面实施有效的智慧监控,达到精准识别并直接参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生产、城市流通、城市管理以及设计教育、健康、安全,一直到家庭的智慧服务。必须将智慧城市看作信息时代的载体,新一轮财富攫取的矿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同时要在新条件下寻求城市动力、质量、公平三大元素的交集最大化,逼近实现零废品、零库存、零中间交易成本的“三零”目标。当然,智慧城市也涉及一系列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布设,这就要求突破某些相关的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比如超大容量、超高速的计算中心,光电转换的路由技术以及一系列有关的计算技术、传感器等,当然还有网络布设、标准统一等相应的建设。
在研究过程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智慧城市的研究需要经过三个最基本的顶层思考。第一个就是顶端规划设计的“制度文本”,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拿出了智慧城市顶层规划的制度文本,这个文本应当是高智能化的、高度集成的,是知识、技术和市场密切结合的。第二,有了制度文本以后,就需要一个标准统一的“设计文本”,就是说根据制度文本的要求,进行多元化、标准化和通用化的设计方案。第三,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到功能性的“运行文本”。目前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大量的是“信息孤岛”“碎片化”以及各行其道的东西,可以说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可以完整体现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设计和战略规划。
有了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相应的基础布设之后,接下来智慧城市建设要面对的就是“智慧产业”,因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就是提升它的“动力”,这个动力靠什么体现?就是智慧产业。我们必须牢牢记住,智慧产业永远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核心和创新战略的主线,没有这一条,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了。未来20年城市智慧产业的前景,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讲了,仅举一个例子。美国奥巴马政府集中了100多位高科技人才、科学家、工程师、管理学家等,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最后做出了未来20年技术预见下的智慧产业群,包括总体路线图、产业部署计划和相应实施的三套方案。奥巴马在美国国会做国情咨文时,志得意满地说,凭此美国就不做世界第二。这项成果总结了7个主要技术领域的预测结果,集中强调了具有巨大吸引力和战略意义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潜力,一经披露立即引发全世界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如图1所示,我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图1 美国未来20年智慧产业预见路线图:从远景到主流
图1是美国未来20年智慧产业预见的一个总体构想图,分别标明在不同的时期什么产业会出现,什么产业会消亡等。当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特点和发展潜力与美国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这个智慧产业群进一步分成能源和环境产业、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医疗和生物产业、智能交通产业、商务贸易产业,以及航空航天产业。这提示我们,一个智慧城市的建设最核心的是提升智慧产业。而智慧产业当然要靠创新,要靠各种最新的产业创新,包括我们所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包括以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为基础的新能源等。
下面我讲智慧交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病”,最突出的有两项,一是交通拥堵,二是环境质量不高,这些问题要通过智慧交通的建设来逐渐消解。新一轮城市的智慧交通体系要构建新一代超高速、全元素、智能化、无障碍、超便利的城市人流输送体系和物流输送体系,这个要求相当高。
图2 到2030年智能交通产业的技术突破与市场预测
我举几个例子。图2讲的是个人环保出行工具应当如何建设,以及城市立体空间应当如何建设,这些都是最近人们很关注的一些问题。比方说自动巡航汽车,新型的氢能源汽车,人车分流的城市交通体系,以及未来新型的立体捷运通道布设等。也就是说,地铁系统的通道不能只走地铁这一个工具,同时还要兼顾好几件事,再有就是未来的城际超高速通道等,我就不详细加以介绍了。
还要谈一下智慧流通,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物联网、传感网、云技术、大数据等是如何在人们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当中发挥其巨大作用的。智慧流通一般要追求三大终极目标:一是零废品,生产者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基本上不产生废品,这是一种资源节约,对环境本身也有利;二是零库存,个性化的、量身定制的产品直接达到用户;三是实现零中间交易成本,这就是刚才已经提到的。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的中间交易成本在GDP构成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这里提到了传感网、物联网、泛能网、云计算、大数据、超算中心等组成了智慧城市,一会儿还有其他专家再进行介绍,我就不再详细讲了。下面我还想单独讲讲智慧管理。全网条件下我们说的不仅是互联网,还包括广播电视、手机通信、IP电话等,对其的社会管理已经成为全世界当下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识别网络社会(虚拟社会)形成的规律,预见网络社会的突发事件,建立网络社会的公序良俗,这是智慧城市管理的又一核心任务。如何在复杂的网络条件下适应“量子化社会”的全新结构与功能,并做出超前的研究部署,这是包括美国和俄罗斯等在内的世界大国都十分关注的前沿课题。此前中央宣传工作会议已经对这个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美国国土安全局在2003年就开始制定了一项ADVENSE计划,开展了社会安全的全面研究。美国依据《宪法第一修正案》和《爱国者法案》形成网络敏感词库,大家可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俄罗斯于2011年部署建造了一台名为“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的超级计算机,就是为了向总统提出有关社会安全的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是智慧城市将实现两大革命,一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流动方式和公共服务的巨大变革,二是政府决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民生的革命性进展,这是智慧城市需要达到的两大最基本的变革。智慧城市建设在全球具有四大战略意义,即全面提升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的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的社会民生幸福水平。可以说对智慧城市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是时代性的。
到2011年国际上提出建设和试点智慧城市的数目已经超过200座,韩国提出了U-CITY智慧城市大纲,日本提出了I-JAPAN城市计划,美国、荷兰等都在筹划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截至目前,中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将近200座,规划投入的建设资金超过2万亿元。我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截至目前,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这么多,但是真正认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真正能够体现智慧城市内涵,以及真正实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到底有几个?坦率地说,截至目前我们一个也没有看到。
建设智慧城市必须抓住五大战略要点:一是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二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布设、多元融合和统一标准,三是数字生产、数字流通、数字分配、数字消费的全面建设,四是智慧产业和智慧交通的建设以及全方位物联网、监测网、计量网的建设,五是城市安全、市政管理与家庭智能生活的建设。
世界银行进行过测算,一个有百万人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其达到实际应用程度时,该城市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财富会增长2~2.5倍。刚才我们讲了智慧城市能够提供财富增长的动力,在这里就可以体现出来了。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能促进经济增长翻两番,实现联合国倡导的“四倍跃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就是用现在一半的能源产出比现在多一倍的财富。
最后我想说,中国社科院启动以智慧城市为中心的这样一个重点实验室,对推动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