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点评1
在线阅读 收藏

听了李院长、牛院士、王院士以及其他专家的发言,我收获很大。不敢说点评,我谈几点体会吧。

第一,刚才几位专家的精彩发言,让我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和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智慧城市应该说是一个创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城市的新提法。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关于智慧城市的定义,但是我们大概可以说它是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结合形成的一个新概念,主要指的是用现代的知识、现代的文化和现代的信息工具来建设一个新型城市,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居住的质量,把城市打造成为宜居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我国不仅在理论上进行研究,而且已经开始实践了。目前大概有200个城市(镇)在试点做智慧城市。这些城市已经投入了很多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应该说有了一些进展。

第二,通过刚才几位领导和专家的发言,我体会到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它是贯彻中央十八大精神的一个重要措施。中央主要领导同志都强调了我们要实行现代的城镇化,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建设的核心就是建设智慧城市,其中绿色智慧城市是最重要的核心。因为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统领一个新型城市,是新型城市的新模式。我觉得建设智慧城市不仅是避免和解决“城市病”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建设生态化“五位一体”城市的需要。刚才,王院士讲到“五位一体”的新型城市是一种重要的模式,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措施和重要手段,所以说我们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个智慧城市建设好。

第三,从各位专家的发言里我了解到,我们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进展,但是还要注意加强各方面的工作。第一项工作就是加快顶层设计,一定要做好规划,我们国家的很多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进行城市建设不能乱来。当然,可以发挥各地的创造性,但是应该有一个总体次序。所以说除了国家的顶层设计以外,还应该有各地区自己的顶层设计,对如何建设智慧城市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步骤,要使各方面的因素配合起来。

从各位专家的发言里我还感觉到应该处理好几个关系,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硬件建设、没有平台是很难发展智慧城市的;另一方面,要加强软件建设,加强对智慧城市的管理。实现知识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把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同步进行,而且互相的配合要更加紧密。协调就是要把城市建设和经济产业的发展配合起来,没有城市建设当然不行,但是没有产业的合理发展,智慧城市很难得到真正的发展。因此,在建设城市的时候,要注意产业的合理配置,根据各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建立适合自己的产业结构。有些地方的矿产资源很丰富,可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但是有些地方的资源不丰富,这种地方就不能勉强发展重化工产业,而应该更多地发展一些高端的技术产业特别是新兴战略性产业,将来才能形成本地的特点。当然,发展高端的知识型产业和技术型产业需要引进更多的人才。有的地方自然环境非常好,可以建设以休闲、旅游为主的城市。所以说,各个城市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产业,把产业的选择和智慧城市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协调智慧城市的平台建设,既要发展电子商务,也要发展电子政务,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它们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因此,我认为今天几位领导和专家的发言,为我们建设智慧城市指明了很重要的方向,当然这里很多具体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我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很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科院城环所和其他研究所相互配合,深入地研究城市化和智慧城市。我认为院领导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社科院虽然人才很多,但是分散研究毕竟不能得到一个集中的意见,要按照院领导的要求,以城环所为首,加强各个研究所的配合,比如说法律所,因为智慧城市的法律法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应该和他们配合起来。我建议将来研讨时也邀请他们来参加,这对支持智慧城市的法制建设是很有好处的。再比如说政治所,也应该跟他们配合,因为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他们了解智慧城市的发展,也就加强了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适应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其他还有一些研究所,比如国际学科部对国外的了解比较多,他们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国外最新的情况和经验。所以我认为,我们的研究应该由经济学科部扩大到其他学科部。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