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总结点评
在线阅读 收藏

今天大家很辛苦,有在座这么多专家对智慧城市和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感兴趣并做出了很大贡献,让我们感到很欣慰,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这件事情一定可以做成,一定可以做好。刚才环保部裴高工谈了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有的翻译成智慧,有的翻译成精明,我们翻译的时候就说是智慧。中国人善于演义,把这个演义成智慧以后,就算我们的创新,中国人会创新,这是高于西方的,我们感到很自豪。

前面牛教授和王院士讲得很好,就是高效、全面、准确、便捷、绿色、人本,但是这些内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复杂的,因为要有一系列很复杂的程序。首先是精准的数字化,只有数字化但数据不精准是没有用的,没有数字也是不可以的;其次,要有数字网络化,最后形成不了网络也没有用;再次,要集成云计算,这些数据必须集成,最后通过计算得到所需要的结果,否则就没有价值。计算以后还要扁平可控化,让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而不是只有少数的精英可以使用。我们要避免什么东西弄好了以后,只有富人可以享受,而穷人不可使用,这样数字化了以后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讲,智慧城市是一个惠民工程。

最后还有一个动态优化的问题。智慧必须还得有一个动态的过程,有一个优化的过程,所以智慧城市实际上在很多层面不是那么简单的单一工作。今天专家的发言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大家提到顶层设计、数字化、网络化、云计算、可控优化,以及典型案例应用等,表明这个工作已经有相当好的基础,接下来就是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发挥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的作用,我们搞社会科学不能纸上谈兵,而要做一点实际的工作,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实验室,来创建一个平台,以便大家开展工作。今天只是实验室的启动,启动了以后实验室不会到此为止,而是要大步往前走。当然实验室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创建了这样一个实验室,要为社会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城市决策服务,为城市居民服务。

要尝试一种创新,我们的实验室并不是扛扛旗帜,而是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我们有机遇也有挑战,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今天的实验室发展座谈会和论坛非常成功,我代表城环所对大家的贡献,对大家的坚持,以及对大家今后的关注和参与,表示感谢和期待。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