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是指人们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和体验。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自尊能够保证人格发展的稳定性,促进人格健康发展。要对自尊形成正确的认识,首先就必须正确看待各种荣誉和成就。考察当前在校大学生对于荣誉、成就的认知,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们对自尊的认知是否存在偏差,并以此来指导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荣誉、自尊与成就需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廖志诚: 1972年出生,福建永定人,法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特色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兼任福建省伦理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工人运动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思想教育研究》等全国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著(含教材)10部,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