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对学科规训的突围
在线阅读 收藏

通过前两章对中西方高等工程教育历史发展的梳理,我们了解到正是在科学的罩衣下,工程知识作为独立知识形态获得了学校教育中的合法地位;科学规训促使工程教育由常识和经验提升到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在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进程中,工程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这种以学科为中心、以理论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又反过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个体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如果要对如何突破科学规训的包围作出解答,首先应该从学科的立场上,厘清科学与工程两种教育活动之间的分界——这包括它们各自规训方式的本质与特征、区别与联系等。

这种立论的基础是:尽管现代工程是科学与工程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地发展着,但仍不失其相对独立性。简单地把工程看作对科学知识的应用,甚至仍将工程放在科学的“婢女”的从属地位,并由此认为工程学科是相较于科学学科的次等学科,而不断地强化工程教育被科学教育所规训的合理性,是造成工程教育始终未能脱离科学规训藩篱的根本原因。

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现象并取得认识的过程和结果,它在本质上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以求真为目的,关注的是对理论知识的发展;而工程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采用的手段,以应用为归宿,它本质上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虽然以科学为基础,但并非机械地追随科学。故此,只有直接面对工程学科与自然科学学科的联系与区别,从学理层面对科学教育与工程教育进行充分辨析,才可以寻找到工程规训的自有特征,从而为如何突围寻找到充分的理论支撑。而西方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北欧国家的项目教学法,拉动了工程教育领域里“回归工程”的改革潮流。及至2005年以后,中国大学也开展了以汕头大学为首的以CDIO为原型的本土化工程教育改革。对这些成功教育模式案例的总结能为我们寻求到突围的路径提供实践支撑。在学理层面与实践案例两相印证的基础上,工程教育究竟如何对学科规训进行突围的线索渐次清晰浮出水面:在保证以实践逻辑设计教学体系的同时,以学科为中心的专业教学计划要对学科综合有足够的包容度,并为学科融合打通机制牵引的渠道。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