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具有非常明显的性别影响。女性遭受的灾害打击要远远高于男性。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为了减少性别排斥和实现性别需求,要进行灾后社会性别影响评估,从而保证灾后重建效率和公平正义。灾后社会性别影响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人口伤亡状况、政府救灾物资配发情况、社区决策、社区妇女组织、家庭资产状况、家庭决策及劳动分工、社会支持网络、妇女心理状况、性别安全、性别排斥。性别影响评估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的评估方法运用知情人访谈(Informant Interview)、小组座谈(Group Interview)、一日活动图(Diary Diagram)、季节历(Seasonal Calendar)等参与式评估工具来获取有关数据和情况。
自然灾害由于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不仅会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而且还会破坏基础设施,造成社会组织系统残缺以及功能丧失、家庭生计恶化等问题。同时,自然灾害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会造成差异化的影响。比如2004年12月印尼海啸造成了大量游客的死亡。2008年汶川“5·12”地震由于发生时正处于上课期间,从而造成了大量中小学生的死亡。更为显著的是,自然灾害一般都会对性别产生不同的影响。国际研究表明灾害对于性别的影响并不是中性的,而是妇女遭受到更多的灾害,更为严重的是,妇女遭受的灾害打击要远远重于男性。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妇女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需要评估在自然灾害对性别的影响和灾后重建过程对性别的影响。在重建过程中充分考虑性别需求,消除性别排斥,是提高灾后重建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灾后重建的重要目标,从而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