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十四 DLS口述实录
在线阅读 收藏

}bl}采访对象:DLS,34岁,(高中毕业)。

采访时间:2003年11月1日

采访地点:家中

采访人:冯晓燕、小芬}/bl}

芬:当初这个村为什么叫“坊村”?

DLS:(笑)这个不清楚耶,为什么叫坊村,我也不清楚。

芬:你当初结婚的时候,有什么礼节吗?

DLS(笑):是坐船过来的,那个时候,条件和现在不同,以前房子还是两层的,凤凰牌自行车就已不错了,嫁妆是缝纫机、脸盆什么的。送礼是有的,以前那个彩礼是1万多,现在都5万多。

冯:戴姐,你是几几年结婚的?

DLS:噢,我是92年结婚,变化挺大的,十几年的变化真的很大,以前有些金戒指都差不多了,以前是坐船,现在是坐车,那种小轿车一开就是十几辆,也有婚纱,不过我没有(笑),那时候肚子里有已经有他了(指着儿子),穿婚纱已经不好看了……(笑)

冯:那小孩满月的礼节,和以前有什么差别?

DLS:小孩满月礼节差不多,以前送礼的人也很多,不过人家最多拿五十块,现在五百多。92年那时候经济还不好,95年以后慢慢发展起来的。

冯:你是坊村人吗?

DLS:噢,我不是坊村人,我是从官渎村嫁过来的,也是属于塘下的,以前这里称鲍七,官渎称鲍八,鲍田十村嘛。

冯:这边是不是不喜欢跟外地人结婚?

DLS:对,不喜欢跟外地人结婚,条件好的都喜欢和附近的结婚。和外地人结婚,会被别人笑话的,大家都认为只有在本地找不到对象、家庭条件差等等的人,才没办法要找个外地人。

冯:戴姐,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别人结婚时的礼节吗?

DLS:都是木头做的家具、被子有几床、衣服有几套,婚礼的当天,男方要数数被子有几床、衣服有几套、彩礼多少钱等等,要看新娘嫁妆办的丰厚不丰厚。那时候更注重这些,女孩办嫁妆,彩礼不先送到男方家去,要摆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让别人看。结婚的当天,新娘子有一帮比较要好的姐妹送嫁,也没有穿什么婚纱,(芬:那是不是要穿红色的衣服?)那不一定的,送嫁的姐妹也有穿红色的,新娘子不一定要穿红色的,就是穿得比平时漂亮点,小的时候,我们笑还常常猜中间哪个是新娘子。我结婚的时候就不讲究了,没有木制的家具,都是什么铝制品、铁制品啊,房子里有抽水马桶,不过那时候别人家还都是用那种木制的马桶。

冯:那你先生家的条件应该算很好了?

DLS:(笑)也没有了啦,我先生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家里条件在村上算中等的,老爸爸靠采石养家,家里收入稳定。那时候大家都还是种田为生,采石的收入还算不错的。

冯:那你们是不是因为地被征用以后才开始办厂?

DLS:我结婚的时候,地就已经没有自己种了,村里有种田大户。家里做汽配已经十几年了,结婚之前都已经开始做了,刚开始请三、四个本地妇女装达,家里规模算中等,还过得去。

冯:刚才听金会计说你是在电信局工作?

DLS:对,在电信局工作,刚开始搞话务工作,那是差不多是90年,那时候还很落后,电话都是摇的,就是你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种老电话机,91年就开始变了,转程控了,不过总机很忙。

冯:我记得我小时候,打长途还是非常麻烦,一般家里的电话都不能直拨。

DLS:那时候打长途都要先打到电信局,然后让电信局拨长途,接通之后就回拨家里的电话,很慢,有时候等一个长途都要好几个小时,话质也不好,那时候家里有电话的人也不多,打电话都到附近有电话的人家,等长途的时候,大伙一起说说笑笑,也没觉得什么难等的。(笑)

芬:那你上班是不是很辛苦?

DLS:呵呵,上班比做生意容易多了。

芬:那家中的生意?

DLS:家中的生意我一般都不参与,我只上班。

芬:那你现在在电信局做什么样的工作?

DLS:噢,现在我在营业窗口办理业务,就是人家过来交电话费,办理手机、小灵通业务什么的,也干了好几年了。

芬:你的工作还是很不错的!

DLS:(笑)不过这几年也不能和以前比了,以前电信局没有竞争,都是一家垄断,那个时候,装一个电话要8000多,还要等一年多,有时候还要送礼,现在装一个才8块多。以前,家里装一个电话,就觉得已经很不得了了。

冯:以前有一句话: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照以前的说法,我们现在都是共产主义的生活了!

(大家笑)

冯:戴姐,可能要问你一些比较私人的问题了,如果你觉得不好回答,我们就不谈……

DLS:没事,你们先问吧。

冯:你结婚的时候,家里人的收入大约是多少?

DLS:噢,这个啊,我也不是很清楚,大概一天就1块钱,那时候还没有分家,我老公十几岁就上山帮忙打石子了,全家人一起帮忙,现在儿子有时候不乖,我老公还常常给儿子说,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很苦,很小就帮忙家里打石子了。(电话响,接电话,有点事,上楼了,耽搁了一会儿)

DLS:不好意思,耽搁了一下。

冯:没事的,应该是我们不好意思才对,你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日,还要打扰你。

DLS:(笑)这没关系的,反正今天在家也没什么事。

冯:那也是打扰了……我们刚才聊到了你先生家以前的收入,那么现在家里的收入大约是多少?

DLS:(有点扭捏)具体多少我也不清楚,都是老公在管这些,十几万应该是有的吧。

冯:(笑)应该还是比较保守的吧!

(戴笑,没有言语,对于收入这个问题,看得出,她不想再过多谈)

冯:当初,家里是怎么想到要搞汽配的?

DLS:这个我也不清楚耶,我嫁过来以前,家里就已经做汽配了。

冯:噢,这样!埃,一直忘了问你先生贵姓?

DLS:我先生姓郑(冯插话:在坊村好像姓郑的人不多)对,不是大姓,坊村的姓氏很多,什么姓陈的、姓金的、姓郑的,一共有十几个姓呢。

冯:噢,那这里有没有郑氏祠堂?

DLS:宗祠不在这里,在其他地方,我老公每年都会去吃酒,那边会搞一些活动,我老公都会去的。

冯:那你先生还是很看重宗族的。

DLS:他什么活动都参加,比较看重的,那边也都有人组织,我们这些搬出来的,那便会通知我们,我们就过去。

冯:那基本上都有什么活动呢?

DLS:这个我也不清楚,如果我老公今天在家,就好了,他什么都知道,我这些都不知道的。

冯:没事的哪,我们只是聊聊,聊到哪儿算哪儿好了……刚才,你说这些人好像都不喜欢和外地人结亲?

DLS:是的,一般都是嫁本地,嫁到外地去,父母亲也不同意,每个父母都想了解男方的品质,近点好了解点,也想自己子女离自己近点,一般都是找塘下,嫁到新城的就已经很少了。其实现在自由恋爱的也不多,还是要由人介绍,就是自己谈了恋爱之后,还是要找个介绍人。年轻人有些礼节方面的东西毕竟不懂,要有介绍人在两家之间跑动。

冯:噢,到现在自由恋爱的都还不多!

芬:你家在事业上有没有难关?

DLS:(有些吞吐、答不对题、显然不想多谈此事)有,有是有的,93、94年这几年生意很好的,后来就有些淡下来了。

芬:那有没有最困难的时候?

DLS:原来我老公在外省市都有几个店面,像新疆,太原。老公原来在外面经营,家里厂子在生产,那几年生意不错。结婚以后,我老公就不想常常呆在外头,就回来了,店没人打理,生意就淡了,厂子还在生产,这样资金就有些周转不灵了。

芬:那你们资金短缺的时候,都向谁借钱?

DLS:亲戚啊,我们民间都有些相互借钱的方式(冯插话:是不是和我们那边民间的“会”有些相似?)对,就是这种,那时候贷款很不容易,不像现在只要有房产就可以抵押了,那时候还要担保人。家里的事,什么事都是我老公出面,我一般都不管的。(笑,但看得出不想再谈他们家挫折时期的事)

冯:戴姐,刚才好像你提到,你结婚的时候,你们还没分家,那你们什么时候分家的?

DLS:噢,我结婚的时候,大哥就已经分出去了,后来我们分家,就是妈妈把家放下来给我们,大家饭分开来吃。

冯:那是谁来支持分家?

DLS:我们这里一般都是舅舅、叔叔、伯伯过来支持分家,要写分家书(冯插话:还要写分家书啊,这么正式?)是啊,要写的,上面写的这房子归谁,那房子归谁,父母养老啊,什么的,都要包括在内。妈妈分家后,还住在我这儿,分家书上都有写分家后她住这儿。

芬:你们家有第一台电器是在什么时候?

DLS:八几年吧,是电风扇,那时候电视机还很少,都是黑白的。到了晚上,有电视的那家人会就把电视放在大院里,大家一起看,我还记得那时候是放《霍元甲》(笑)那时候电视机还比较贵,3000多,我结婚的时候还是21寸彩色的,那时候已经算是最好的了。那像现在,1000多就可以买一个。

芬:我记得我家那边,结婚的时候,有规定什么人必须清,什么人一定不请?你这边有这些吗?

DLS:噢,以前,结婚时,专门有叫客的人,都要叫三次,不叫三次是不来的,不像现在都不用叫,到时候了,大家就都来了。那时候,送的礼也很少,一家人都只出来一个,叫客的时候一般都说“一家人都要来哦”,真正来的时候一般都只来一个人。不用请的那些一般都是亲戚,一般都会自己来的。

冯:哦!戴姐,你就一个儿子吧,这边现在是不是都只有一个孩子?

DLS:一个孩子的哟,不过还是两个孩子的多,这边农村,如果你第一胎是女儿,五年以后可以再生一个,如果第一胎是儿子,就不能生了。现在还后逃生的,一般都是那些第一胎是儿子的,还想再要一个孩子。

冯:现在还有逃生啊!

芬:你家现在都有什么电器?

DLS:一般的,都有吧,冰箱、彩电、家庭影院、空调什么的都有。

芬:你们家工厂的产品一般都销往什么地方?

DLS:这个我也不清楚,家里的生意我都不清楚,应该是销往全国吧。

冯:戴姐,你儿子现在哪里念书?

DLS:哦,在塘下第二实验小学。

冯:哦,听说村里的人都把自己的小孩送到塘下去念书!

DLS:对,这边的小学都没人念了,一般都是外地的小孩在念,村里的人都送到塘下去了。

冯:那每天上学还是有点远?

DLS:其实也不远,每天早上开车送他去,不到10分钟。

冯:哦,你们家买车了,那比较方便的。对了,戴姐,你是什么毕业?

DLS:我是高中毕业,当初是在官渎小学念书,后来中学是在鲍田中学。

冯:哦,那时候高中毕业还是相当不错的,你父母还是满开通的,也没说你是女孩就不让你念书!

DLS:呵呵,我们家在官渎也算是书香门第,我爸爸在村里原来是支书,他还是支持我们姐妹念书的。

(金会计来了,临近中午,访谈对象也有些倦了,话题就有些扯远了,我们就结束了我们的访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