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采访对象:CDB,原大队长,62岁。
采访时间:2003年10月19日
采访地点:家中
采访人:林浩卓 施燕燕}/bl}
林:您现在家里的情况怎么样?
CDB:我有一个孙子,五岁了,儿子三十来岁,自己六十几岁,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自己没有跟儿子分家,村里儿子多的人在儿子分家后会在几个儿子家轮流吃饭。我自己开了家五金店,七十岁左右准备好好休息,就不干了。现在地被政府征用了,村里没地了,也没田种了。
林:这个村主姓是什么?
CDB:村里姓陈的最多,是从福建搬来的,其他的姓王、姓金的也挺多,其他的小姓很多,如姓郑的。
林:村里人以前做什么,现在呢?
CDB:现在嘛就是办厂,我看有90%都在办厂。以前嘛村里大多开矿、种田呀。
林:您现在家里的生活条件怎么样?
答:现在是可以的。自己有一幢三层楼的房子,孩子住三楼,我们自己住二楼。现在我儿子同大女婿一起办厂。
林:您家是买第一台电器是在什么时候?
CDB:我家里的第一台电视机是70年代后期买,当时要两千七八一台,用养猪的钱买的,为了给孩子订婚用,当时好多人来看。当时的房子是老房子,现在的房子有16年了,电视机也有三四台了。70年代村里90%的人普通话听不懂,没有收音机,买了也没用。当年连25元手表买不起。
林:这里结婚送礼怎么送?
CDB:订婚起码要10万,一般陪嫁5、6万,根据聘礼而定。朋友送礼500元,一般全收。请客主要请朋友亲戚。结婚时女方头天办酒席,男方当天办,要办20~30桌,回亲时再办7、8桌。酒桌上每个人要发50元红包的,要上中华烟。以前结婚送礼5元就够了,酒席办个7到11桌就蛮好了。
林:除了结婚,还有什么人情要送?
CDB:小孩子满月酒,要办十几桌,朋友包100,亲戚包200。盖房时也要办酒。结婚时要盖房,现在不容易了,没地,政府都征用了。读书、升学都要摆酒,象小学一年级、上高中、上大学呀,特别是上大学要摆谢师宴,很排场的。这里还兴老人酒,老人要入老人协会,六、七十岁的老人做寿请人来唱鼓词、放电影、做戏等,平时做戏基本上有老人协会起头,大家凑份子,差不多要做一个礼拜。
林:村里人小家庭多不多?
CDB:不多,村里基本上三代同堂,四代的也有。
林:这里白喜事是怎么办的?
CDB:白喜事呀,就是吹打、录像、乐队,有的好热闹的。老人去送的话,主人家要给老人20~30元,差不多要一个礼拜才办完,要六、七千费用哩。
林:村里同姓同宗族的经常会去祠堂活动吗?
CDB:以前是多的,现在活动少,主要是人凑不齐了。大家太忙,要办厂做生意,没时间,像划龙舟等都没划了。
林:多少年修一次宗谱。
CDB:修谱十来年修一次。入谱要交1千元的。清明节就要祠堂摆酒。
林:大家对村干部印象怎么样?
CDB:我们的村长、书记都姓陈的。村长书记家里也办厂。村里也要做好多事的,开会、征兵、计划生育呀。书记能力好一点,有威信的。
林:族长在村里起什么作用?
CDB:每个姓不一样的。陈氏现在的族长84岁了。族长要辈分最大、年龄最大的。族人比较听族长的话,族长也会管管祠堂事务和摆酒等事情的。
林:这里分家一般请谁主持?村民有纠纷谁处理?
CDB:分家呀,当然是请舅舅来。村民有矛盾找大队长、书记来处理。
林:听说这里同姓不能结婚,是这样吧?
CDB:同姓结婚不行,这是我们这里的风俗,好久都是这样的。
林:村里的教育怎么样?
CDB:有个小学,好老师不想下农村,教育肯定差了、村里的孩子去塘下实验小学、温州等好的学校去读书,要花好多钱,还是去。现在主要是外地打工的在村小读书。
林:村民出去的多不多?
CDB:出去跑生意的多。青年人,搬出去的比较多的,在外地办厂、开店的很多。
林:村里有卫生所没有?
CDB:村里没有办。只有两、三家私人诊所,就开在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