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导读
在导师吴大炘研究员的指导下,我的硕士论文《马克思主义与“报酬递减律”》写了20万字,这在硕士论文中是不多见的;后来,该书出版也经历了几年不平凡的曲折的历程。1984年和1986年两个出版社均在允诺出版之后退还了我的书稿。我非常理解,当时这两个出版社总编面对这样一个书稿的名字会感到多么困惑。第三次,当我把书稿送到农业出版社后,他们决定要出版这部会引起争议和批评的理论著作。为慎重起见,他们把书稿送到中共中央高级党校马列主义教研室审查。我在英国学习期间得到消息说党校对这部书稿给与了肯定的评价,农业出版社已将书稿付印。出版社惟一的条件是稿费标准按比较低的资料费标准支付,书也只能印3000册。我想,即使按资料费标准支付稿费,出版社一定还是赔了钱的。等我从英国归来,拿到这本薄薄的书以后,也是感慨了好一阵子。2002年我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曾打听当年党校的哪位老师审读的我的书稿。由于时隔多年,已无人记得了。我想恐怕永远没有机会当面致谢了。
在写作过程中,我把一些重要的可以独立成篇的内容,陆陆续续拿出去在杂志上发表,一方面挣一点稿费养家糊口,另一方面听听理论界的反应。就我所知,我国对西方经济思想史中“报酬递减律”思想演变史做研究的专著不多,我这篇是比较系统的。
总体来说,西方经济思想史中“报酬递减律”思想演变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我喜出望外地找到了布满灰尘的1844年法文版《杜尔阁文集》,靠它才纠正了许多中文书籍中关于杜尔阁“报酬递减律”思想的误译。我研究的另一个成果是对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递减律”做了准确的介绍和分析,澄清了一些误解和似是而非的批评。
当然,既然称“小史”,不可能详尽。有兴趣的读者只能去读我的专著了。后来听说有几篇对我的“小史”中若干问题提出商榷的文章。由于我已换了工作领域,也没有精力和时间找来拜读了,只有待其他同志进一步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