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农业产业化既要发展,更要巩固提高
在线阅读 收藏

从全国讲,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农业产业化问题的认识以及对产业化问题政策指导,环境制度,法规建设等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包括产业化本身组织机制,利益机制等等都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市场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当前的、未来的、潜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市场问题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形势严峻。一是,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是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新形势、新局面使产业化经营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是增加生产,使产品变成商品,增加价值。如果产品很多,不能实现其价值,就没有效益。据统计,国内消费品市场的605种商品中,主要商品有473种供大于求,占总量72.2%,供不应求只有棕榈油一种;在111种农副土特产品里,真正有缺口的也是棕榈油,75种供需平衡,有31种供大于求。市场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已成为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制约因素,或叫需求制约。二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农业产业化正在起步和快速发展,到处都在建基地,建龙头企业,搞一体化经营,搞龙型经济,所以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尽管中国资源是有限的,但生产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农业也是。第一,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找出路,就要发展生产,发展经济。第二,大量的老百姓手中的闲散资金,包括消费资金,闲置资产,都可以利用起来,加上有要素灵活组合的机制。第三,政府大力支持。哪级政府不想让当地经济发展?不想让老百姓富裕?所以想尽各种办法加快经济发展,未来农产品无论从数量、质量、花色品种上都要不断增加,这就意味着已经饱和或者过剩的市场还会更饱和更过剩,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特别是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大量国外农产品流进来。尽管我国现在还没加入世贸组织,但已经看到山雨欲来风满楼。洋水果已经迅速涌入中国市场,据有关资料,目前,有关城市水果供应,洋水果已占到近一半;有人讲外国洋中药抢占中国市场,在中国目前中成药市场里洋中药已占1/3。将来国门打开,市场竞争必然加剧。三是,市场的严峻性不仅在于市场饱和,或者供大于求,而且在于农产品质量同消费需求差距太大。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有些东西是又多越缺,多的卖不出去,但缺的买不到,什么问题呢?就是品质和质量反差太大了,产品质量和消费需求差距太大了。消费有一个特点就是温饱解决后,消费趋势都是追求时尚,讲质量,讲品牌,包括消费的从众心里、攀比效应等,这就加剧了产品市场的压力和竞争,再加上又有伪劣假冒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对国内产品消费需求,最终打击了生产。所以无论从整个供求情况的变化,经济增长情况,或消费这一方面看,问题是比较严峻的,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经济。国外考虑如何控制产量,而我们是如何提高产量,它是如何来限制产量提高质量,而我们现在也提高质量,但更注意促进数量的增加。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不一样,工业产品如电视机、洗衣机一辈子能用几个,农产品天天用,所以农产品既不是夕阳产业也不是朝阳产业,农产品是一种常胜不败的产业,哪个人哪一天哪一顿不吃饭不行。但产品质量如何,产品是否使消费者满意,这是很大问题。目前,全国银杏数量大致在十亿多棵,国内市场需要银杏叶是一百万吨,但实际上世界市场需要银杏叶不足2万~3万吨,大大超过了,再大量发展银杏会出现什么结果,应该搞好市场调研。苹果到了盛果期,全国人均近一百几十公斤,这绝对不行。苹果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就要砍伐、烂果。不仅观念上要转变,转到市场经济轨道上来,而且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到整个具体产品品种,都要以市场为出发点来考虑。

农业产业化既要注重发展更要巩固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发展过程,有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问题,也有速度和效益问题。廊坊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好,速度快。从1996年起步到1998年这三年时间,产业化收入达到70亿,占农林牧渔收入的57%,带动40%的农户,可以说是超常规发展,从发展速度和市场情况来看,今后更应重视巩固和提高,在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效益上作文章,以效益第一来开拓市场。农业产业化巩固提高的重点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在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每一个项目从一开始就要高起点、高水平、高科技含量,不搞低水平的重复。要提高质量,要创名牌。名牌不是靠宣传、靠包装出来的,名牌必须是消费者认可的,市场认可的。名牌本身是一种高质量,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高文化品位,高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只要拥有名牌,就能在市场立住脚,才有生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然,收入也就会增加。有人称下个世纪是名牌的世纪,市场、质量、名牌是下个世纪的三个关键词。廊坊创名牌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提出了“名牌立市”战略,要抓好落实。提高质量,创名牌的关键是人才和劳动力素质问题。廊坊对人才问题制定了很具体的措施,反映了决策层的远见卓识。人才这条抓住了,廊坊产业化百分之八十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美国前劳工部长哈佛大学教授曾讲过:现在条件下只要有了人才和技术,有没有资源和资源在什么地方无关紧要,它可以为我所调用。这话不无道理。日本、新加坡等国的GDP的收入都在世界前列,它们靠的就是人才和科技。现在我们经济发展慢,说到底,一是我们的硬件不行,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的技术跟不上;另一个就是软件也不行,而软件里边最为关键的是体制和劳动力素质问题。我们发展农业产业化就是要解决体制问题。过去的体制,产业分割,通过产业化,把产业链条连起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体制问题,但是它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劳动力素质问题。劳动力素质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名牌产品来。如果廊坊地区农民的素质比其他地区的农民的素质提高一个档次,廊坊地区的产品就会比别的地区的产品上一个档次。

农业产业化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当然市场经济并不是不要政府,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少不了的。产业化更是如此。在中国,没有政府好多事办不成,因为政府有调控和组织资源的权威。政府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都比较高,特别是产业化建设初期,政府不给予大力扶持是不行的,但是政府怎么定位,政府充分当什么角色,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一,忌讳直接参与项目的决策。上不上项目,政府如果要参与决策,待到企业破产时,政府就要承担责任,承担风险,所以不要直接参与决策,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包括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改革,保护它的合法权益等等。第二,不要直接干预企业经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