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学术界,社会流动研究在最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在西方社会学界,流动研究早在四五十年代就已成为一个热门的专门研究领域。社会流动研究产生的历史并不很长,但其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而且一些著名的社会学大师和理论家们在构建他们的宏观社会学的理论时,也曾涉足这一研究领域。
在考查社会流动研究文献之前,有必要对流动研究在宏观社会学中的位置及其此研究的一些性质和特点做一点介绍,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流动研究的各种理论和观点。
首先,在西方社会学界,社会流动研究是社会分层研究或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研究的一个分支。有关流动研究的发展和理论取向与分层研究和社会结构分析的理论走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流动研究深受分层理论和阶级理论的影响,任何流动研究都是在某种分层理论或阶级理论的框架之中展开分析。同时,流动研究的结果往往又向它所选择的分层理论或阶级理论提供极有力的支持。在整个社会学的发展历史中,一直存在着两种相互对抗的取向,人们对这两派理论思潮的命名各有不同但实际所指的内容是相同的:这两派有时被称为保守派和激进派,有时又被称为学院派和社会参与派,或者被称之为资产阶级流派和马克思主义流派。这两派之间的斗争在社会分层和结构分析领域表现得最为突出,这一特性在社会分层和结构研究的分支——流动研究中也有所表现,也就是说,社会流动研究在其理论取向的选择方面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其次,社会流动研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伴随工业社会的发展而盛行起来的研究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流动研究与工业社会的关系就如同阶级理论与18、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关系一样。阶级分析可以说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当时的一些理论家如马克思,把阶级分化、阶级斗争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了一套系统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解说。同样,社会流动现象被当代的社会学家们看成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许多专门研究流动问题的学者企图从这一角度发展一种有关工业社会的宏观社会学。索罗金如此,布劳和邓肯及特雷曼等也表现出这种倾向,戈德索普和埃里克森则明确声明:他们研究流动问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说工业社会的社会结构及其性质。
其三,自四五十年代以来,流动研究领域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模式或者说两种不同的研究传统,一种是以布劳和邓肯、特雷曼以及费瑟曼等美国社会学家为代表的,他们主要采用职业声望量表或社会经济地位指标等分层框架,通过路径分析手段建立社会经济地位实现模型,并以个体为分析单位,来研究流动现象;另一种是以戈德索普、吉登斯、帕金等欧洲社会学家为代表的,他们多采用阶级分析框架,更注重群体之间的交换流动。止到最近,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流动研究开始出现某种综合的迹象。
最后,在社会学家看来,社会流动与职业流动虽然在概念上有明确的区分,但在实际的研究中往往又指的是同一内容的东西。从概念上讲,社会流动应该是个体或群体在不同的社会分层等级或不同的阶级分类之间的运动;职业流动则应是个体或群体在不同的职业等级或分类之间的运动。但是,由于当今的分层研究大有以职业分层取代社会分层,或者职业分层等于社会分层的趋势,所以,当社会学家讨论社会流动时,他们实际上具体分析的往往是职业流动,而研究职业流动的学者得出的结论则又与社会流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