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代内社会流动
在线阅读 收藏

代际社会流动是通过时间跨度较大的父母代社会阶层群体构成与子女代的社会阶层群体构成的差异来反映社会流动状况,而代内职业流动则是通过大量个人的一生中的职业的和社会位置的变动经历来表现社会流动状况。一般来说,代际流动较易于反映出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结构因素对于个人和群体社会流动的影响,而代内流动由于时间跨度较短,在反映结构变化趋势和结构较稳定性的作用方面有其局限性,但代内流动能较详细地表现出具有不同背景和特征的个人的机会结构分布和社会选择机制的运作。

代内社会流动一般是通过比较个人最初职业或社会位置与接受调查时的职业或社会位置的变动程度来研究社会流动的类型和规则,基于一般的经验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最初职业或社会位置与他以后的甚至最终的职业或社会位置之间的相关程度是很高的,一个人的最初社会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一生的职业和社会位置,因而,代内社会流动表现出的社会位置变动幅度一般比代际流动要小得多,它所能反映出的结构性内容也就少一些。另外,代际社会流动能充分体现出身背景与个人社会地位之间的关联程度,而代内社会流动在反映这方面的内容时就受到了局限,从最初的职业及社会位置到最终的职业及社会位置之间的变化,可能会受到个人出身背景的影响,但可能更主要地是由某些个人品质特征来决定,比如个人的心理素质、智商、进取心、工作努力程度或个人经历中的一些偶然事件等,绝大多数研究社会流动的社会学家对这类因素不感兴趣,因而在社会流动研究中,代际流动研究远比代内流动研究要重要得多,尤其是对社会结构性质感兴趣的研究者根本就忽视对代内流动的研究,事实上,在目前的社会流动研究领域,代内流动研究已基本上为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实现模型研究所取代。然而,在分析当前的中国城镇社会流动中,代内流动研究可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一个社会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社会中,绝大多数个人一生中社会位置的上升下降运动都遵循着类似的线路和类似的规则,但在一个象中国这样正处于制度过渡或结构转型的社会中,不同类型的人可能遵循着不同的线路和不同的规则进行流动,比如,身处再分配系统核心部门的人们,也许还在按照原体制下通过党和政府组织运作的政治性选择机制来进行上升运动;同时,出于工业化的需要,教育资格选择机制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某些部门领域可能取代政治选择机制成为最重要的、最具决定性的选择标准;在不成熟的市场领域,一些新的选择机制正在产生。这些变化是在最近的十几年中发生的,代际流动表还未能反映出这些变化发展,而代内社会流动情况已部分地显现出了这些变化。

本章主要是通过城镇人口和城镇流动人口的代内流动即个人职业经历的变动来分析中国城镇中的机会结构分布状况和流动的动力机制,此外,本章还考查了各种获致性因素对个人的社会地位实现的影响,并把获致因素的影响力与先赋因素进行了比较,以企探求在市场过渡的中国城镇社会中的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实现的特殊模式。与第三章的代际流动研究相同,本章的分析也主要是基于“百县市国情调查”的城镇人口数据和“青年职业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城镇青年的数据。城镇青年样本由于年龄限制,其平均就业年限只有7.4年,一般来说,这么短年限内的代内流动难以充分体现出结构因素和个人因素的作用及流动机制和规则,而且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结构的急剧变迁时期,多种相互矛盾冲突的因素同时交互作用,这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但尽管如此,我们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还是基本反映出了城镇中的代内社会流动的类型、规则及其变化。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