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对郜若素等四篇论文的评论(一)
在线阅读 收藏

我想,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

我们所有的演讲者讲了这么多有创新的、严谨的观点,对目前的制度改革、程序改革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对改制的目的等都做了精彩的演讲。

从我的角度看来,我觉得首先就像胡先生今天早上讲到的那样,我们必须要了解为什么要改革国有企业?为什么要给国有企业改制?我非常同意他的意见。国有企业改革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整个中国的经济水平,作为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一部分,国有企业是其中的中流砥柱。姚洋教授的研究指出,正在进行改制的这些国有企业,他们的损失的工作是比较少的,而改制之后工作机会的增长又很大,整个的效率、生产力等,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是改制之后。同时,袁教授也提到,我们有很大的国有企业,比如宝钢,是非常成功的。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国有企业的改制实际上已经带来很多好的结果,说到刚才提到的国有企业改制的目标,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水平。但是另外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就是现在整个收入差距特别大,比如说,东西部的差距。刚才,宋教授已经提出了,在重工业基地,比如吉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他们正在承担着整个改制的后果。因此,国有企业改制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整个国民收入的水平,同时还要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质量。那么时间表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有一些很赚钱的企业,政府必须要有能力通过税收、利润分享等等来收集足够的资源,确保失业人员的生活。同时希望政府能够建立起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实的社会保障系统,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表。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国有企业改制变得成功呢?从国民收入提高的角度,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宏观的,一个是微观的。

我们亚洲公司治理协会是在北京与香港有办公室的。实际上我们的目标就是在微观的角度进行工作。我们都知道,即使现在有很多困难,只要我们负责任,只要愿意付出辛苦劳动,我们就会有发展的空间。这就是说,我们现在这些国有企业的高管必须了解他们的利益,他们必须要让他们的企业成功,在这上面,他们是有责任也有利益的。就是说他们不仅仅要提高自己的收入,同时,他们必须对全民的利益负责,比如说,提供服务,为员工提供就业机会,为老百姓谋福利,为整个社区谋福利。因此高管人员,管理上即便有许多障碍,但实际上,他们还是需要很多手段的。比如说让董事会,让所有的社会成员一起精诚合作,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悠久的文化实际上是有为人类、为老百姓造福的愿望的。我确定只要我们高管人员愿意承担责任,愿意做出贡献,肯定会雇佣到比较好的独立董事,也是称职的独立董事。我们还可以建立我们的企业道德,不要做坏事,要有正义感,要有信用,而公司资源的滥用、腐败等等,都是应该避免的。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微观的角度讲,如何让我们的国有企业有效率地更成功地改制,这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都知道,从微观角度能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很有限的。从宏观讲,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很根本的改变。正如刚才的演讲者都指出来的。①要有很清楚的政企分离界限,国家还是占统治地位的股东。实际上,我承认在任何一个国家,股东的权力要是很大的话,那么决策方面它会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我们国有企业的主要股东是国家,而公众是相信管理层,就是说他相信董事会,他授权董事会为企业进行投资,进行决策,因此,国家这个主要股东、管理层、董事会,三方都必须确保公司要对得起公众对他们的信任。因为公众的信任对企业以低成本得到资本是很重要的。刚才提到一些国有企业的资本方面遇到很多障碍,银行不愿贷款给它们。但是要是得到公众的信任,从资本获得的角度来说,就会容易一些。主导股东——国家有权力来影响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但重要的是,国家一定不能干预企业自己的决策,比如人事政策。我想,国家有权力来建议,但最终决策权,不能放在主导股东——国家那里。②高管人员的工资必须由市场决定。要保住高级人才,要有一个很好的奖惩制度,这样才能保住企业的长期盈利性。③必须要在人事资源上好好投资。要有一个接任的机制,让整个企业成为让人激动的工作场所,因此企业文化也是很重要的。企业文化必须是鼓励变化的,要让大家觉得,变化是让人激动的,像刚才说的那样。

中国实际上在过去的20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取得诸多成就。同时我们在国有企业的几百万人下岗后,整个社会还是保持了稳定,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我们都知道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过去20年的基础上,我们还面临很多的挑战。整个的挑战在于体制,在于人们的心态,人们的思维方式,因为这种改变是制度上的改变,从人治到法治的改变。不仅仅是要有好的立法,当然整个立法必须建立在透明公正的基础上的,还要有称职的权威机构来执法。

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不管是领导还是老百姓。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未来是让人激动的,但是为了迎接这样一个未来,我们必须接受一些现在面对的痛苦,党的十六大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