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允许时光倒回,且让我们做一次遥远的回眸和体味——
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魏国经学家王肃编著了厚厚几十大卷名为《孔子家语》的集子。其中《致思》篇有云:“薰莸不同器而藏”。
薰,香草,古人常将之比喻为美好的人或事;莸是臭草,喻丑恶的人或事。薰莸异器!美好的和丑陋的东西当然不可同日而语、同时并存。
这无疑寄托着中国人自古而有的美好的社会理想和人文追求。
不过,就是这部《孔子家语》,史家认为本是王肃伪托孔子而收集或杜撰,是王肃为攻击当时的郑学而假托了孔子之名。这不能不让我们在感佩古人是如何顽强追求自身的一份信仰与事业的同时,发出这样一声浩叹:诚信及与之对立的虚假、伪造这些的丑陋一面,本也是自古有之。
然而,诚信终究是儒家思想的光辉闪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涵。后世曾有的因为孔子思想的伟大而对之所做的不光彩伪托,并不能遮没儒家思想体系中的诚信之光。在《论语·子贡章》里,我们至今仍可以真切地诵读孔夫子和他的学生子贡如下的经典对话:
子贡问政。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民无信不立。
在孔夫子眼里,关乎治理国家,诚信之重要甚至甚于军备和粮食!2500年前,诚信就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里,做了如上坚实的奠基。
现在,让我们再把关注和审视的目光,投向江南之一隅,2001年之春,浙江省富阳市工商分局推出了一项称为“企业信用工程”的举措。那是新世纪的一束诚信薰香,从富春江畔飘散出奇异的芬芳,飘向了大江南北,飘向了全国……
——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