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前,严格的户籍制度和粮食供应制度作为两道“闸门”,使中国劳动力就业被分割为界限分明的城、乡两个板块。农民的就业被认为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以政府的立场看,农业经济具有无限的劳动吸纳力,农村不仅没有失业之虞,而且还是消化城市富余人员的“广阔天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严重的“人地”矛盾,中国农村即便在很久以前也是存在剩余劳动力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地“外溢化”,形成波澜壮阔的“民工潮”。
回顾过去反失业的历史,眼观当今“民工潮”的强烈冲击,笔者以为中国政府反失业政策的最大失误之一,恰恰就在于忽视农民失业问题的存在。虽说农民是“有产者”,可那时有时无的“一亩三分地”,能够盛得下农民养家糊口的期望吗?
研究“中国的”的就业,就回避不了中国农民的就业问题。因为,那毕竟是70%的中国劳动力啊!鉴于此,我们不得不专辟一章,系统考察农民的就业状况,尽管它还不是中国政府反失业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