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苏南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3个省辖市,3市下辖11个县级市,面积17513平方公里,人口1346.41万。
1978年以前,苏南与全国一样,实行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只有农民的“几厘自留地”才是“私有制的残余”(自留地也是集体所有,只是农民自己耕作)。由于苏南地处沿海,建国后国家没有在这里投资建设大企业,相反有一批大工厂搬迁到四川去了;苏南的工业,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纺织、食品、机械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而农民自己兴办的乡镇企业才刚刚起步,因而工业发展不快。就农业说,种植双季稻,一年稻麦三熟,基本上是手工劳动;粮食产量较高,但农业成本很大,出现了“高产穷队”的怪现象,农民仅得温饱,1978年的生活水平还不如1954年到1957年的生活水平。在建国30年后,苏南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就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说,与50年代前半期相比,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仍是农业占优势、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社会,仍是城乡二元结构,而且农村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因为农民到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城市做工的道路已经封死了,而城镇知识青年一批一批到农村插队落户,农村的生育率又高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