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英初期,郭嵩焘承认西方的实学在实学上的优势,但并不承认其在道义上的优势。后来中国在道义上的优势在他的心中逐渐瓦解,他最终在一天的日记中承认西方在道义上对中国的优势。这种认识方式的形成与中国传统读书人思维世界中“理想的中国”与“现实的中国”的复杂关系密切相关。但郭嵩焘从未在公开场合承认西方在道义上对中国的优势,此后也没有再表达这类观点,因此这完全可以看作他思想的一次“出轨”。
中国历史,近代史,研究,丛刊
吴琦: 暂无简介
朱忠文: 暂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