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中国社会发生变革的十年,是开拓、创造、奋进的十年,也是妇女理论研究蓬勃发展且形成高潮的十年。其速度、规模和涉足的领域都是前所未有的。
回顾1981~1990年这十年,中国的妇女理论研究带有显著的社会变革与变革社会的特征。改革开放,为中国妇女理论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土壤。变革时代为妇女运动提出了新的挑战,相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妇女理论研究的最直接的原因。时代呼唤人们对妇女运动给予历史的、理论的回答。妇女理论的研究既是对现实妇女运动的响应,也是对历史、传统文化乃至整个文明史的反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百”方针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学术民主空气活跃,为妇女理论研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广大妇女理论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指导下,对妇女问题和妇女理论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多领域、多学科的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妇女解放的理论,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中国妇女理论研究的又一次高潮。
纵观十年妇女理论研究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形成了一支妇女理论研究队伍,建立了妇女理论研究机构。十年来,妇女理论研究犹如一块磁石,吸引了众多的理论界专家、学者、妇女工作者、社会人士,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率先建立妇女理论研究机构的是妇联组织。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妇联及各省、市妇联先后成立了妇女研究所或研究室,专事妇女问题调查和妇女运动理论的研究。与此同时,妇联组织还充分利用其优势,联合社会各界,相继成立妇女学会、研究会等,打破了研究工作的封闭状态,使妇女理论的研究形成了最佳合力。这些组织、团体直接面向妇女的现实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通过研讨会、讲习班、调查研究等方式,反映妇女状况,引导妇女进行理性思考,唤起社会关注,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推动了妇女理论的发展,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
另一支力量来自学术界。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自觉地在其所属学科范围内,力所能及地从事妇女理论探索和妇女学科建设。他们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角度,探索妇女问题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将妇女研究推向深入,并建立了一些相关民间学术团体。
经过十年的努力,妇女理论研究机构网络已遍布全国,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为从整体上、宏观上进行系统的妇女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妇女理论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妇女理论研究组织自建立起就开展了大量学术交流活动。这些学术交流活动对于沟通妇女理论研究信息,探讨理论观点,开展对策研究,改变“人自为战,地自为战”的现象,推动妇女理论整体化、系统化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学术活动,既有专题讨论,又有信息交流,既有中国妇女问题的探讨,又有国际妇女问题的交流。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也开辟专栏,对妇女问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讨论。妇女问题成为社会中的热门话题,并从学术殿堂走向大众,妇女理论研究在社会生活的土壤中不断汲取营养并得以迅速发展。
其三,妇女理论研究成果丰硕。十年来,广大妇女理论工作者勇于拓荒,辛勤耕耘,妇女理论研究的百花园里硕果累累。
成果之一,一批妇女理论研究的专著、丛书问世,并吸引了广大读者。这些专著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探讨妇女问题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状态,其中不乏探索新问题、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的优秀之作。一些妇女学会、研究会还编辑了论文集,发表具有现实意义的调查报告。各类妇女刊物迅速增加,一些以妇女理论研究为宗旨的刊物也相继问世。这些刊物面向社会、面向妇女界,在社会与妇女界之间、学术界与妇女界之间的沟通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果之二,妇女理论研究正在走向学科化。十年来,妇女研究出现在一些学科交界处,促进了新兴边缘学科的发展,促进科学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理论界人士吸收当代妇女理论精华,结合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在妇女学的研究对象、体系框架、基础理论等方面各抒己见,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为推动中国妇女学学科化、本土化迈出了第一步。妇女学已经成为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妇女学科方面的专著,如妇女学、妇女心理学、女性人类学、女性人口学、女性人才学、妇女史学等已经问世。一些高校开设了妇女学科的课程并开展了教研活动。这些活动受到师生的欢迎、校方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妇女学的建立。
十年来,我国妇女理论研究无论在组织建设、学术活动,还是所获成果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它将在中国妇女理论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十年的妇女理论研究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
(1)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十年来,妇女理论研究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求实求用上充分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改革与妇女”已成为妇女理论研究的焦点。围绕这一主题,妇女就业、参政、受教育、生育社会补偿、妇联工作改革、妇女犯罪、妇女法律、婚姻家庭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使十年妇女理论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从实际出发、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特点。这些问题的研究过程,就是一个从实践活动到理论抽象又返回指导实践的过程。妇女理论在其中不断循环并得到了升华。
(2)妇女理论研究的对象、范畴不断扩大。妇女理论研究对象已是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利益群体的所有妇女,妇女理论研究范畴纵横发展,在继续探讨妇女解放理论的同时,加强了对妇女自身发展理论的探讨。对妇女的研究,不仅涉及当代、近代,也涉及古代;不仅研究中国妇女问题,也研究国际妇女问题;妇女理论研究的角度,不仅研究妇女在两个文明中的地位、作用,也研究妇女理论作为个体与群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运动规律,并从多学科角度考察研究妇女,注重妇女特点的研究。
(3)妇女理论研究的方法更加科学化并日趋完善。随着世界科学的发展和国际新学科的行进,妇女理论研究的方法也更加科学化和不断完善。人们采用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典型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提高了调查的准确度与科学性;吸纳社会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科学研究手段,采用系统方法论和比较研究法,广泛进行了实际研究,丰富、完善了妇女研究的方法。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当前中国妇女理论研究已具有一定规模,但它与妇女发展的需求,与时代变革的迫切性,与中国深厚的文化基础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妇女研究目前还未对许多问题做出理性的概括,学科化才刚刚起步,各学科妇女研究发展也有快有慢,很不平衡。研究题目、研究者之间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封闭、隔绝的状态,学术界自身各有关学科之间也有信息不通的状况。这种局面,对于妇女研究这门高度综合的人文科学发展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