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经验性的探究
在线阅读 收藏

如果要用一个核心词来标志杜威哲学的话,可以有很多的选择。有的人会选择“工具主义”,即把逻辑和观念看作某种工具性的东西,从而改变了传统的观点:逻辑和观念是属于自足的领域,而与实践领域相分离。杜威最早也是作为工具主义的倡导者而出名的。有的人会选择“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哲学流派由皮尔士最先提出,皮尔士的实用主义认为抽象观念或者命题的意义在于它们在实验活动中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詹姆斯则把实用主义扩展到真理概念,认为真理能对整合经验起到积极效果。真理是能引导我们获得某些实践效果的观念,而杜威则把实用主义发扬光大,并运用到各种哲学领域。也许有的人会选择“经验自然主义”,因为这是杜威在形而上学和认识论领域最突出的学说,对传统二元论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都是一种变革。但是,笔者最终会选择另外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词:“探究”(inquiry)。“探究”不能标志一种哲学方法,也不具有那么强的哲学色彩,但是这个词却具有一种平实而宽泛的意义,可以把杜威哲学的整体面貌很好地体现出来,或者很好地整合杜威哲学思想的各个领域。

杜威哲学的最大特点,是他的哲学要面对生活,要尊重人类的生存历史与现状,要应对人类的生存挑战,而非进行纯粹的思辨,其具体的切入点则是任何抽象的观念都要从其实践效果来衡量和考察。从这个最基本的立场出发,杜威哲学对于传统哲学的各个议题进行了重构或者改造。对于逻辑来说,逻辑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处理思想与实在的关系,我们如何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来把握实在和获得真理,因此逻辑是工具性的。对于认识来说,认识论不是讨论主体如何反映客体的问题,而是讨论我们如何通过具体的认识活动而获得有根据的断言。对于经验来说,经验不是主体所获得的主观印象或者感觉材料,而是主体和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人是生活在环境之中,而非可以独立于外在环境的,这就是“经验自然主义”或者“自然主义的经验论”。对于理性来说,理性不是一个超越现象层次的理念存在物,而是关于我们在实践生活中如何使我们的选择和行为具有合理性和更有成效的问题,从而改变了传统形而上学固执于某些抽象理念的思辨和建构。对于审美经验来说,艺术不是某种高于生活而且“无利害”的活动,而是在于生存经验的完满与和谐。对于科学来说,科学认识不是某些纯粹求真的活动,而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于自然进行的探索和求知活动。因此,科学哲学要处理科学认识的方法论问题,以及科学与常识的关系问题。所以,杜威各个哲学分支具有共同的指向,即人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探究活动。

探究就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应对外界环境的挑战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杜威的各种思想都可以被整合到此问题之下。杜威把逻辑看作对于探究活动的一般模式或者环节的研究,逻辑就是对于探究的研究。他用探究理论来取代传统旁观者式的认识论,研究动态的、具体的探究活动,探究的目标是获得有根据的断言。探究活动是主体和外界环境的一种相互作用,其目标是达到主体和外界的平衡。探究活动中伴随着的就是人的经验的产生,经验反映的同样是这种交互作用。探究活动包括科学探究和日常探究,而这两者是有内在联系的。探究活动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风险且未知的世界。我们从原始人开始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这是一幅充满变动、未知、危险的开放世界的形而上学图景,而非一幅有着机械规律、永恒秩序或者终极目标的世界的形而上学图景。我们只能依靠我们的智慧能力进行探究,从而能够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得更好。

在对传统哲学的基本领域,即元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科学哲学、艺术哲学等问题进行重构后,杜威更是关注广泛的社会领域,包括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同纯粹哲学领域一样,杜威在社会领域也同样强调理论要面对一个充满变化和未知的世界,在教育学领域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非简单的理论灌输,在道德领域探讨我们在不同的道德情境之下如何使我们的道德行为更加合理,等等。杜威多次强调,他的哲学目标就是把科学领域的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引入社会领域,使得我们在道德、政治、社会、教育领域不再盲从于某些权威或者教条,而是根据具体情境进行探究,以获得更好的行为指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因此,接下来我们将仔细讨论杜威的探究理论。但是,我们必须牢记,杜威的探究理论是和他的其他思想内在联系着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