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训文化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先秦时期。至魏晋南北朝,家庭教育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颜氏家训》的出现则是一个标志性的成果。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成熟的家庭教育文献。纵观传统家训,主要以家书、谱牒为载体,通过多种多样的文体形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规范家人或族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包,涉及日常生活的“忠孝仁爱、勤俭守家、勤奋求学、交友处世”等方面,折射着中国历史文化的特质。从表象上看,它是教儿闺训,是家长对子弟的教诲和申诫、培育家族子孙后代道德品行和社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之一。本质上,通过家训阐述人生哲学、处世经验,它超越了一家一姓之事,描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勾勒了中华民族理想的人格形象,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闽北地区山高林深,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发展出了相对独立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文化。闽北是北方汉族移民入闽开发的第一站,是福建省古村落发育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历史可追溯至汉晋时期,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明清古民居和古村落。在这些相对封闭的古村落中,各种古代传统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遗留,尤其是诸多自明清流传下来的家族谱牒,其中蕴含的大量家族传统文化并未为世人所重视。笔者曾多次实地考察闽北光泽崇仁乡、延平峡阳镇、武夷山兴田镇、邵武和平镇及建阳麻沙镇等千年文化古镇,收集了五十多种、三百多卷家族谱牒,并拍摄古籍谱牒、古民居建筑照片千余张,从中发掘了大量家训文化内涵。为了家族的长期发展,闽北无论官宦世家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重视家庭和家族教育,纷纷制定家训族规,以期形成良好的家风。良好的教育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事业成就,而且关系着一个家庭、家族的盛衰兴旺,这也是家训文化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重要原因。闽北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还体现在家训文化上,通过形式多样的家训,如典故、格言、诗歌、家言、家书、族规等形式,劝勉、训诫子孙,使之仁义忠孝,循规蹈矩,积极上进、立身扬名,以保证家道长盛不衰,甚至有些家族形成了“唯祖训是从,唯祖训是尊”“父训其子,兄勉其弟,循祖宗遗训”的做法。可见家训在家族教育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谱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族教育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和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