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1997年
在线阅读

张友渔铜像

★经院党委会研究决定,任命陈辉海为外文所党委书记,免去吴元迈所党委书记职务。

此后,年内经院党委或院务会议任免的所局级主要领导干部还有:

1月27日,任命黄浩涛为科研局局长,免去何秉孟的局长职务;

3月11日,任命张卫峰为人事教育局局长,单天伦不再兼任局长职务;

3月21日,任命温伯友为西亚非洲研究所党委书记,免去邵长厚的所党委书记职务,改任院党校副校长;

4月11日,任命张友坤为民族所党委书记,免去其保卫局局长职务;免去李希的民族所党委书记职务;

6月4日,任命葛良志为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免去其日本所、亚太所联合党委书记职务;任命张显清为考古所党委书记,免去其院党委办公室主任职务;任命孙叔林为日本所、亚太所联合党委书记,免去其院机关党委书记职务;任命李利为近代史所党委书记,免去其语言所党委书记职务;免去王立邦的考古所党委书记职务、王庆基的近代史所党委书记职务;

7月15日,任命李新达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党委书记,免去赵振英的党委书记职务;

11月6日,任命裴长洪为外事局局长,免去姜汉章的外事局局长职务、改任人文公司董事长;

11月20日,任命崔智友为办公厅主任;任命齐肇业为机关纪委书记,免去康树漪的机关纪委书记职务。

1月14~16日 院1997年度工作会议在学术报告厅举行。院领导及全院正处以上干部参加开幕式。原中顾委秘书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力安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座。会议由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滕藤主持。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代表院党委和院务会议发表讲话。讲话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建设;(2)坚持以科研为主攻方向,努力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3)加强跨世纪人才培养工作,建设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4)深化体制改革,加大管理力度,推进我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报告提出在科研中实施精品战略,在队伍建设方面实施跨世纪人才建设工程。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龙永枢向参加开幕式的全体同志传达了中央组织部对我院领导届中考察情况的反馈意见。

14日下午和15日,会议进行分组讨论。

16日上午,举行闭幕会议。院领导王忍之、滕藤、刘吉、龙永枢、郭永才、李英唐和副秘书长单天伦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副院长王洛林主持。马列所所长靳辉明、法学所所长刘海年、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李京文、新闻所党委书记陈谈强、文献中心代主任李惠国先后作大会发言,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副院长汝信作会议总结发言。

1月17~18日 工业经济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产业升级、体制转换与国际合作”研讨会。王忍之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词祝贺。来自美、英、德、日、俄、澳、韩、新加坡等国的专家学者,世界银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驻京官员和专家,以及我国经济学界、政府部门、企业界的代表70余人出席研讨会。18日,副院长王洛林宴请了与会代表。

1月23日 中共中央举办“‘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专题讲座,我院法学所研究员吴建璠担任主讲。为圆满完成这一任务,法学所组成由吴建璠、刘海年、刘瀚、李步云、信春鹰、李林、刘楠来、吴新平、陶正华等参加的课题组,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讲座任务完成后,中央国家机关及一些城市相继邀请课题组成员前往演讲,总计达50余场。

1月27日 经院务会议研究决定,任命何秉孟为院副秘书长。

1月30日 王忍之主持召开院党委会议和院务会议,研究人事任免及1996年度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会议审议批准聘任幺书仪等66人为研究员;聘任谭立德等17人为编审;聘任黄国政为研究馆员。

1月31日 院边疆史地中心与办公厅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当代中国边疆稳定与发展战略问题”座谈会。来自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务院宗教局、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总政联络部、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等单位的30多人与会。座谈会对《新疆地区反分裂斗争的历史与现状(1950~1995年)》调研报告进行评估,并就有关问题作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2月17~18日 院召开1997年纪检监察审计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的讲话和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在这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及199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院党委副书记滕藤代表院党委发表讲话。中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李英唐在会上作题为《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继续引向深入》的工作报告。

2月18日 国家人事部下发通知,批准我院黄宝生、景天魁、刘庆柱、刘溶沧、秦麟征、沈家煊、汪同三、王保树、张晓山、卓新平10人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至此,我院已有61人获此荣誉。

2月20日 院党委召开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议和各研究所党委书记会议,院党委书记王忍之、副书记龙永枢分别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邓小平同志治丧事宜的决定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有关通知精神。

22日,院党委举行追悼会,沉痛哀悼邓小平同志。龙永枢在会上宣布院党委的决定,号召全院同志,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伟大情操和崇高品德,把深切怀念邓小平的真挚情感,化为巨大的力量,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副院长汝信以及单天伦、姜汉章、陈筠泉、李景源、张卓元、李京文、王家福、刘海年、陆学艺、李琮、刘蜀永、刘溶沧、陈佳贵、陈吉元、邢广程等在会上发言。

25日,院领导王忍之、汝信、滕藤、王洛林、刘吉、郭永才、李英唐、刘国光,副秘书长单天伦、何秉孟,以及部分老领导和各方面代表汪文风、吴介民、刘大年、张显清、李京文、陆学艺、李琮、冯志正、郑成思、郝时远、武寅、方克立等,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邓小平同志追悼会。全院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认真收看中央电视台关于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的实况转播。之后,各单位又组织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沉痛悼念一代伟人邓小平,深切缅怀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丰功伟绩。

2月21日 院党委、院务会议决定设立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同年9月30日和10月7日,该中心与院外两家相关公司达成协议,具体实施我院网络工程。

2月26日 文学研究所和花山文艺出版社在京联合召开张炯(文学所所长)新著《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论》一书出版座谈会。院党委书记王忍之、中国作家协会、河北省委宣传部和花山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座谈会。副院长汝信在会上讲了话。

3月6日 院党委召开全院各所局党委书记会议。院党委副书记龙永枢在会上对各单位党的建设提出了五点要求:(1)各级领导要把王忍之在1997年院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四抓”(抓方向、抓精品、抓人才、抓管理)落实到本单位的工作中去,保证今年工作任务的完成;(2)各单位党委要努力促进科研工作向提高成果质量的方向转变,实现院党委提出的“精品战略”;(3)各单位党委要继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4)认真做好发展新党员的工作,不断提高党员质量;(5)认真做好所局领导干部和党委成员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为1998年领导班子换届做好准备。

3月20~29日 应越南国家社会科学与人文中心主任阮维贵的邀请,以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为首的我院代表团访问越南。

3月24~25日 我院德国与欧共体研究中心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德行政法国际研讨会。副院长汝信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法学研究所所长刘海年、德国驻华公使诺克尔和阿登纳基金会驻中国代表沃尔夫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中德行政法专家学者约60人与会,就两国行政法律制度及其改革趋势进行了研讨。

3月25~28日 由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主办、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受外交部委托承办的“经济转型时期农村扶贫专家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是:通过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减缓农村贫困。亚太经社理事会农村发展部主任吉兰·皮亚库瑞尔出席会议。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分别来自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越南、斯里兰卡等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生产力组织、美国福特基金会等也派出代表与会。我院农村发展所张晓山、吴国宝,院科研局杜晓山,经济所朱玲代表我国参加会议。张晓山被选举为会议主席。

4月7日 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宋宗水《大西线调水构想》一文发表后,引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重视。李瑞环通过秘书向宋宗水调阅了其研究报告和有关图表资料。

4月12~17日 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普瑞治信息服务中心在京联合举办“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市长及城市规划设计部门有关人士共40余人。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院的学者还开办了城市形象战略与设计讲座。

4月13日 副院长刘吉在建国饭店会见并邀请随台湾化育文教基金会访问团来访的台湾前国民党“中常委”、前“监察院院长”陈履安,就两岸关系和交流等问题进行了交谈。

4月16日 院1997年人事工作会议在学术报告厅举行。龙永枢副院长、单天伦副秘书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龙永枢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1997年人事工作的重点是落实“跨世纪人才工程”,要把后备干部的培养具体落实到所、室、人。单天伦以《下气力做好跨世纪专业人才工程》为题发表了讲话。人事教育局局长张卫峰作了题为《以两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做好人事教育工作》的工作报告。

4月18~20日 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和法学所在京共同举办“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副院长汝信莅会并致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会议。

4月21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致函我院科研局,高度评价我院边疆史地中心的《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历史与现状:1950~1995年》,称其“为我区当前的反分裂斗争决策提供了重要而及时的参考”。

4月24日 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在北京联合举办大型珍贵文献图书《俄藏黑水城文献》首发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我院党委书记王忍之、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伍精华、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等出席首发式。副院长汝信和俄罗斯驻华使馆临时代办杰尼索夫、《俄藏黑水城文献》俄方主编克恰诺夫分别发表讲话,对两国三方合作出版该书表示祝贺。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在会上发言认为,该书对促进中俄关系发展和文化交流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取得了新的成就。此书适逢江泽民主席出访俄罗斯之际出版,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4月24~25日 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国拉美学会和古巴驻华使馆在北京共同召开“改革开放中的古巴”学术研讨会。副院长滕藤、古巴驻华大使何塞·格拉、中国拉美学会会长蒋光化出席开幕式并分别发表讲话。来自我外交部、经贸部、中央对外联络部和我院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古巴驻华使馆官员及留学生近80人出席研讨会。会议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古巴社会主义、古巴的外交政策、古巴对外开放三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4月25日 院经济学科片召开“经济形势与预测春季座谈会”。副院长王洛林、特邀顾问刘国光和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李京文出席座谈会。会上发布的经济形势与预测报告指出,随着“软着陆”的成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政策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

4月25日~5月9日 院秘书长、扶贫领导小组副组长郭永才率院扶贫办翁杰明、钟代胜等同志到陕西丹凤县,调研确定我院扶贫项目。经深入调查后确定的扶贫项目为:加大投入,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乡村医生;援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试验基地、希望工程小学、人畜饮水工程、乡村医院等。后经多方努力,这些项目均一一得到落实。此外,由我院扶贫办组织实施、日本驻华使馆出资协助的当地小流域治理试验工程也顺利完成。我院对丹凤县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4月26日 经济研究所在北京饭店举行庆祝会,为吴承明、郭太炎、徐绳武、汪敬虞、苏辛涛、冯秉珊、沈佩麟、顾行言八位老同志庆祝80寿辰。副院长王洛林代表院党委和院领导到会向“八老”80华诞表示祝贺。院特邀顾问刘国光在会上致词,向关怀、支持、指点他学术成长的老前辈、老领导、老同事致谢,祝愿“八老”健康长寿,阖家幸福。

4月27~29日 由我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中华全国工商联、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中英澳暑期学院、英国大东电报局和中国万通集团协办的“1997北京国际企业伦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美、英、德、日、澳大利亚、捷克、奥地利、波兰、瑞士、南非等国及我国港台地区80多位学者参加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程思远,我院副院长汝信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词。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厉以宁应邀在会上作主题报告。会议就企业伦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管理和企业行为中的伦理问题、企业社会环境关系上的伦理问题、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企业伦理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5月4日 由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山西经济出版社和广东省东莞市雁田管理区协办的《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院副院长龙永枢、山西省副省长薛军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百余人出席。座谈会对《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丛书》的重要社会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5月20日 我院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在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题为《发展无愧于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我院院庆表示祝贺,并向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问候,同时提出了五点要求:第一,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第二,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任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服务;第三,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第四,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高度重视其在决策科学化过程中的作用,提高社会实践的自觉性、预见性和有效性;第五,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社会科学理论队伍。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发来贺信。

庆祝大会由副院长汝信主持,院长胡绳在庆祝会上作题为《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的报告,院党委书记王忍之作题为《发扬成绩,继续前进》的讲话。杨向奎等3名学者代表在会上发言。胡绳在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发展最深刻的源泉和动力来自社会实践。当前,无论世界和中国都面临着无限丰富、层出不穷的新的社会实践,并且由此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社会实践和新的问题要求创造性的思维。我们要勇于进行探索和研究,不回避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要知难而进,努力解决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各方面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使人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对新的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以研究,但不是教条主义地搬用本本,而是严格地从实际出发,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真正说出一点新的道理来。”王忍之在讲话中指出:“20年来,我院广大科研人员,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了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概括起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理论贡献。(2)坚持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主攻方向,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谋。(3)在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对策研究的同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基本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院老领导邓力群、梅益、郁文,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必坚,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桂世镛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或代表以及著名学者任继愈、季羡林出席庆祝会。河北、甘肃等省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也到会祝贺。

院领导滕藤、王洛林、龙永枢、郭永才、李英唐以及全院各单位干部职工千余人参加了庆祝会。

为庆祝建院20周年,我院还组织了学术成果展览和系列学术报告会。

5月21~23日 在中央国家机关党代表大会上,我院推选的汝信、王洛林、郑成思、周弘当选为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孙叔林、陈佳贵、武寅、黄育馥、刘福庆、胡子宗出席了中央国家机关党代表大会。

5月25日 著名历史学家、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罗尔纲逝世。享年97岁。6月11日,王忍之、郭永才等院领导和各所局领导、社科界的著名专家学者200余人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向罗尔纲遗体告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院领导胡绳、王忍之、汝信、滕藤、王洛林、刘吉、龙永枢、郭永才、李英唐分别送了花圈。中共中央组织部也送了花圈。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发来唁电。

罗尔纲,1901年1月29日出生,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1930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中文系,后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曾兼任广西通志馆编纂及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调入近代史所,任一级研究员。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罗尔纲治学70年,长期从事太平天国史与晚清兵制史的研究,是我国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先后完成并出版学术专著40多种,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主要专著有:《太平天国史稿》、《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太平天国史》等。

罗尔纲曾任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5月30日 根据重庆市委的要求和团中央书记处、全国青联的建议,院党委研究决定并向中央组织部报送关于拟派出研究生院部分博士研究生赴重庆挂职锻炼的请示。经中央组织部批准,同年9月,由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翁杰明为领队的我院“博士生服务团”赴重庆。经过将近一年的挂职锻炼,1998年7月21日,重庆市委、市政府举行“博士生服务团”座谈会暨欢送会,对我院“博士生服务团”成员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经我院党委同意,“博士生服务团”领队翁杰明及我院原团委书记张弢等部分成员留在重庆工作。

5月31日~6月2日 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史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东社会科学院港澳中心、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和林则徐基金会协办,并由深圳市宝安区政府承办的“鸦片战争与香港”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宝安区举行。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的领导分别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做了专题报告。我院副秘书长何秉孟等出席了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加拿大、葡萄牙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13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胡乔木雕像

6月1日 在我院原名誉院长胡乔木诞辰85周年之际,胡乔木雕像及胡乔木图书室揭幕仪式在其故乡江苏盐城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我院院长胡绳为胡乔木雕像揭幕,院党委书记王忍之为这一活动题字,副秘书长单天伦出席了仪式。

6月9日 我院在学术报告厅举行迎接香港回归学术报告会。会议由副院长汝信主持,副秘书长何秉孟及院属各单位150余名干部职工出席。著名史学家刘大年在会上发表了讲话。近代史所刘蜀永、徐曰彪和世界历史所张顺洪依次作了题为《英国占领香港的过程及其对香港的控制》、《中英关于收回香港的谈判》、《英国撤出殖民地前后》的报告。6月19日,我院又举行了第二场以迎接香港回归为主题的报告会,由法学所研究员吴建璠作题为《“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的学术报告。

6月10日 正在我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马其顿共和国总统基罗·格利戈罗夫在我院发表题为《马其顿共和国及其对外政策》的演讲。副院长王忍之主持演讲会并致欢迎词。我院科研人员及管理干部150余人出席演讲会。

6月13日 由我院金融中心、中国证券报社、宝鼎基金会主办,湖北证券公司和三峡证券公司协办的“中国产业与金融业相互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我院举行。副院长王洛林出席并讲话。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理论界、金融界和产业界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产业与金融业有效结合的途径和方式等问题。

6月13~26日 应捷克、斯洛伐克两国科学院的邀请,我院秘书长郭永才一行4人,对上述两国进行学术访问。代表团考察了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同斯洛伐克科学院商谈并签署两院1997~2000年科学合作执行计划。

6月18~20日 我院和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的《格萨(斯)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出席了开幕式。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分别在会上讲话。

会议表彰了在《格萨(斯)尔》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交流了各地在《格萨(斯)尔》搜集整理、学术研究、翻译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对全国《格萨(斯)尔》领导小组的《工作报告》和《“九五”规划要点》进行了认真讨论,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格萨(斯)尔》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格萨(斯)尔》是一部英雄史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学科的研究价值,在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学术界也享有盛誉。党和国家对《格萨(斯)尔》的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非常重视。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一直将其作为重点课题给以扶持,并设有《格萨(斯)尔》办公室和《格萨(斯)尔》研究中心。

6月19日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知,我院汝信等15名学者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他们是:汝信、方克立、吴云贵(哲学评议组);张卓元(理论经济学评议组);李京文、陈佳贵(应用经济学评议组);王叔文、王家福(法学评议组);靳辉明、田雪原(政治、社会、民族学评议组);钱中文(中国语言文学评议组);吕同六(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李学勤、林甘泉(历史学评议组);张晓山(农林经济管理评议组)。

6月20~21日 工业经济研究所在浙江金华市召开“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会议”。副院长龙永枢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精神。同时,他还就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发表了意见。来自武钢、鞍钢、一汽、二汽、大庆油田、唐钢、熊猫集团、神华集团、北人集团、浙江尖峰集团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参加会议。与会代表探讨企业并购与重组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企业并购与重组的案例,交流了各自企业的一些实践经验和体会。

此次会议还产生了由35名企业家组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第二届专家委员会。

6月22日 我院经济研究所和蒙古科学院经济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中蒙经济研讨会”。副秘书长何秉孟参加了会议。蒙方学者6人,我方学者,包括经济所、内蒙古社科院及内蒙古经委所属单位共12人与会。双方学者就蒙古、中国各自经济发展情况,转型中的成果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两国经济的互补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6月24~26日 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世纪之交中国考古学精品战略”研讨会。我院副院长王忍之,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副局长张柏及我院和国家文物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王忍之和张文彬先后讲话。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和考古所的专家学者近60人与会。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庆柱在会上作了题为《“世纪之交中国考古学精品战略”的意见》的主旨发言。会议就中国考古学学科建设、精品战略、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重要课题进行研讨,确定了今后中国考古学的基本发展方向,勾画了未来几年至21世纪学科发展的蓝图。

6月25日 院党委通过《关于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它标志着我院“三讲”教育活动的开始。

★院党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管理干部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组织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院人事教育局和研究生院合作开办了管理干部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院内数十名管理干部参加了为期三年的研究生课程的学习。

6月26日 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院办公厅、科研局在院学术报告厅共同举办“’97回归后香港与其周边地区合作关系”研讨会。副院长汝信主持会议,院内外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与会学者针对回归后的新形势,就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科技、交通等领域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前景进行了热烈讨论。

6月30日 著名考古学家、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苏秉琦逝世,享年88岁。7月16日,苏秉琦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李瑞环、李铁映、费孝通、卢嘉锡、宋健、胡绳及我院领导送了花圈。王忍之、张文彬、汝信、郭永才等参加遗体告别仪式。

苏秉琦,1909年10月4日出生,河北高阳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进入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5月改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工作。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考古所汉唐研究室主任,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北京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中日联合中国南海沉船调查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苏秉琦毕生从事考古学教学和研究,取得许多具有开拓意义的学术成就。他为中国考古工作及其研究水平的普遍提高,为考古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充实,为考古成果的传播及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为考古人才的培养,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新中国考古学的指导者、奠基人和考古教育的主要创办者之一。

苏秉琦的著述多已收入1984年出版的《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发掘报告)、《洛阳中州路(西工段)》(发掘报告)、《瓦鬲之研究》、《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考古类型学的新课题》等。

7月4~7日 由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史学会、北京市社科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举办的“‘七七事变’6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院长胡绳以及抗战名将吕正操等老同志出席开幕式。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执行会长白介夫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刘大年作题为《伟大的转折》的主题报告。刘大年指出,“七七事变”虽然过去60年了,但它与今天的联系并没有断。我们要加强对“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的研究,要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应邀与会的日本著名史学家井上清在发言中说,“七七事变”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开始走向胜利的标志,从那以后,中国不但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这个胜利在继续,最近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开幕式上发言的还有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等。

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澳门、台湾地区和日、美、韩、澳等国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提交论文80篇。

7月9日 我院授予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名誉博士学位仪式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仪式由副院长汝信主持。副院长王忍之向井上清教授颁发名誉博士学位证书和证章,并发表了讲话。刘大年、杨向奎等4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授予仪式。

次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南海会见井上清教授并进行了亲切交谈。我院副院长王忍之、近代史所所长张海鹏、外事局局长姜汉章会见时在座。

7月10日 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副院长汝信、刘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北京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印度驻华大使南威哲、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小熊旭及近百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成立大会。

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的宗旨是,团结并联合国内外学术团体、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开展东方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共同建构21世纪人类新文化。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迈向21世纪的东方文化”。

★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和中国南亚学会在亚太所联合举行“环印度洋区域合作”研讨会。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战略学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外交部、中联部和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欧洲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等20多个单位的40余名学者参加研讨会。会议就环印度洋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与该区域国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7月14~19日 院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在北戴河培训中心举办。中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李英唐在开班时作了题为《适应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动员报告。他强调,要按照中纪委八次会议的要求,把我院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高素质的队伍。监察室副主任刘克平等作了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4个条例的辅导报告。院属各单位46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了培训。

7月17~23日 我院在青海西宁举办“海峡两岸江河之源与中华民族发展”学术研讨会。副院长汝信、青海省副省长喇秉礼出席会议并分别致开幕词。来自北京、青海以及台湾、香港等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提交论文35篇。与会者以江河之源文化为切入点,围绕中华民族发展和腾飞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华民族全面发展和总体现代化的途径及不同地区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协作等问题。

7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应我院邀请来访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我院名誉高级研究员刘遵义。双方就中国经济的现状、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副院长汝信、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外事局局长姜汉章会见时在座。

8月3~21日 我院副院长龙永枢率33人代表团,出席由台湾促进中国现代化学术研究基金会在台北主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并参观访问台北、花莲、埔里、台南等地。

8月13日 由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韩国大韩耶稣教长老会共同主办的“基督教与中韩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以大韩耶稣教长老会前任总会长金昌仁牧师为首的韩方代表40余人和我方代表,其中包括我院宗教研究所、韩国研究中心以及国务院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北京基督教会的人员共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刘吉副院长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他强调指出,文化的交流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问题,是中韩两国学者,包括两国基督教界有识之士经常面对的课题,它也构成了召开此次研讨会的共同基点。

8月15~17日 由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与新疆大学、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民族民俗文化与当代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乌鲁木齐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德国、日本、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代表,我院及新疆等各地11个民族的代表共9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提要150多篇,入选论文87篇。近60位中外学者在大会或分组会上发言,就民俗演进、嬗变及其规律,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发展趋势,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8月24~28日 我院民族研究所、语言研究所及国家语委、语言文化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的第30届国际汉藏语大会在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250多名汉藏语学者就汉藏语研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8月24日~9月14日 王忍之率我院代表团访问阿根廷、秘鲁、墨西哥三国。其间,分别与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学、秘鲁太平洋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签署了双边学术交流协议,并探讨了与上述三国进一步加强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合作的问题。代表团成员包括拉美所所长李明德、外事局副局长裴长洪等。

8月27~28日 我院日本研究所和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在京共同主办“亚太新格局中的中日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中日两国学者就中日双边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模式交换了意见,并在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和非排他性、加强相互理解的重要性、要把中日关系放到亚太地区和世界范围思考、两国要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繁荣作贡献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会后形成的此次会议综述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领导参阅信息采用。

9月1日 副院长滕藤会见巴勒斯坦驻华大使、巴总统东南亚事务顾问穆斯塔法·艾尼斯·萨法日尼博士。大使先生认为我院学者对中东问题的研究很深入,称赞西亚非洲所王京烈所著《阿拉法特》一书写得很好,作者从各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为中东和平进程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滕藤就中东和平进程问题和大使先生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9月2~4日 由我院和外经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广西北海市政府、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承办的“中国经济适度、快速、稳定增长理论与政策”国际研讨会在广西北海举行。我院副院长王洛林、特邀顾问刘国光出席会议。王洛林在开幕式上致辞,刘国光和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李京文以及应邀与会的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教授分别在会上发表了演讲。来自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以及美、法、德、日、俄等国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并就中国如何实现国民经济适度、快速、稳定增长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讨论,同时还交流了各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经验。

9月7日 我院与日本大藏省财政金融研究所在我院学术报告厅共同召开“日本金融体制改革”研讨会。两国金融专家就日本金融改革、日本外汇法修改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副院长王洛林和日本大藏省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浜中秀一郎共同签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日本大藏省财政金融研究所学术交流议定书》。

9月7~11日 以英国学术院院长瑞格利爵士为团长的英国学术院代表团一行5人对我院进行工作访问。访问期间,代表团与我院副院长汝信进行了会谈,回顾了两院十几年来学术交流的成就,并就进一步加强交流交换了意见。代表团还与李京文等经济学专家进行了座谈。

9月10日 研究生院举行开学典礼,副院长滕藤、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顾海良等出席。研究生院1997年首次招收外籍研究生15名,其中博士生10名,硕士生5名。

9月18日 党的十五大闭幕,王洛林当选为新一届中央委员,此前他是第十三和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李英唐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9月19日,院党委邀请部分学者,座谈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体会。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副院长汝信、龙永枢,副秘书长何秉孟出席座谈会。院属各单位的15位学者在会上发言,一致表示,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提供更加丰富、更加有效的智力保障和理论支持。

9月22日,王忍之主持召开院党委会议,汝信、王洛林、李英唐分别传达了党的十五大的有关精神,与会同志进行了认真讨论。会议还讨论通过了院党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五大精神的通知》。

9月23日,院党委召开全院党员干部大会,汝信、王洛林分别在会上传达了党的十五大精神。王忍之主持会议,滕藤、刘吉、龙永枢、李英唐出席会议。

9月 1996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政治学研究所白钢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三届国家图书奖。该书1999年9月荣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

10月6日 文学研究所举行《文学评论》创刊40周年庆祝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我院领导王忍之、汝信出席会议并题词,来自全国各地文学界的专家学者近200人出席庆祝会。布赫、汝信和文学所所长张炯分别在会上讲话。

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著名学者和作家季羡林、王蒙、魏巍、贺敬之、李准、臧克家等也为《文学评论》创刊40周年题词。

《文学评论》创刊于1957年,当时刊名为《文学研究》,1959年初改为《文学评论》。“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停刊,1978年复刊。

10月6~10日 我院与瑞典规划与协作委员会在北京共同举办“全球化及其对中国与瑞典社会的影响”讨论会。副院长汝信出席开幕式并代表我院讲话。瑞典驻华大使斯万特参加开幕式。中外学者围绕全球化对中瑞两国社会的影响问题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10月7日 我院举行院部网络工程和院外七片(研究生院、史学片、民族片、经济片、政法片、新闻片、两社片)网络工程协议签字仪式。汝信副院长、单天伦副秘书长出席并讲话。何秉孟副秘书长出席了签字仪式。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副主任解延德代表我院分别与太极计算机公司、航天四创公司签署了协议书。根据协议,上述两家公司将分别承包我院外七片和院部综合信息网络工程建设。该工程于1998年上半年完成。

10月9~11日 应韩国经济新闻社邀请,副院长龙永枢率我院代表团出席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环黄海区域经济”国际研讨会。龙永枢在会上发表了题为《面向新世纪——环黄海区域合作前景》的演讲。副团长、院副秘书长单天伦和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副所长刘树成等也在会上发言。

10月13~14日 亚洲社会科学联合会第12届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11个国家百余名社会科学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的代表出席会议。亚洲社科联现任主席、我院副院长滕藤主持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我院副院长王忍之出席开幕式。副院长汝信在13日下午的讨论会上作题为《经济全球化与亚洲文化》的专题报告。

《中华文学通史》(10卷)

10月14日 我院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和华艺出版社在京联合召开由两所组织编写,张炯、邓绍基、樊骏主编的《中华文学通史》(10卷本)出版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雷洁琼,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等部门负责人及首都学术界、出版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出席。副院长汝信讲话,对《中华文学通史》的出版表示祝贺。

10月16~17日 我院日本研究所和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在京郊顺义举行“面向21世纪的中日经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谷牧、黄华、马洪等应邀出席会议并表示祝贺。副院长王洛林致开幕词。出席会议的中日学者就两国经济发展与合作等问题广泛交流看法,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10月16~18日 我院新闻研究所和新闻出版署中国报刊月报社、中央电视台调查咨询中心在京联合举办“1997全国电子报刊经营现状与发展趋势”研讨会,旨在交流各电子报刊目前的管理和经营情况,研究国外该领域现状,探讨我国电子报刊的发展途径和经营方式。这是国内首次举办有关电子报刊经营问题的研讨会,与会者7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30多家在因特网上建立网站的报刊社、网络公司、研究机构,以及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新闻媒介。

10月25~28日 我院和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世界历史研究所主管的中国国际文化书院与宁波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市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马洪,我院副院长王忍之、汝信,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习,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宁波市市长张蔚文等出席了会议。来自日本、韩国和我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的120位知名学者、企业家参加了会议。

王忍之致开幕词,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极为珍贵的遗产。我们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努力发掘其内在的合理成分,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创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管理科学。这应当成为我们学术界与企业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11月6~7日 我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中韩建交5周年的回顾与展望——第六次中韩论坛”。我院副院长汝信,韩国前副总理、“韩中论坛”会长金憄及中韩两国政界人士、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7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南海会见金憄一行。

李岚清会见出席“中韩建交5周年的回顾与展望——第六次中韩论坛”双方代表

11月10日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俄驻华使馆向我院高莽等中国文化界人士颁授“友谊勋章”,以表彰他们为中俄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叶利钦在授勋仪式上高度评价两国文化交流和在文化领域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合作。

11月11日 波兰驻华大使古拉尔赤克受波兰文化和艺术部委托,向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波兰文学专家张振辉颁发“文化功勋奖章”,以表彰他在研究、翻译和向中国人民介绍波兰文化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11月18日 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来我院发表演讲,阐述波兰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情况。王忍之副院长在致词中表示,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统的来访对促进我院与波兰科学院合作关系的发展,推动双方学者互相交流和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在我院发表演讲

11月20~22日 我院与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中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会见会议代表并发表了讲话。会议由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和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共同主持,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南省的主要领导以及国家计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部五省社科院和其他兄弟省市社科院以及我院的领导和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会议。五省领导和10余名专家学者先后在大会上发言。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李京文代表我院“中部五省经济发展思路”课题组作题为《联合协作,创新发展——中部五省经济发展思路》的总报告。这一总报告及所附六个分报告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11月27~28日 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国新西兰关系”研讨会,纪念中新建交25周年。滕藤副院长在开幕式上致词。正在我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新西兰总理博尔格出席闭幕式并发表了演讲。外交部前副部长朱启祯、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陈鲁直、外交部部长助理杨洁篪,新西兰前总督保罗·瑞福斯爵士、新西兰首任和现任驻华大使,以及来自两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有关人士近百人与会。会议就中新经贸合作和两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1月29日~12月1日 我院主管的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在浙江宁波举行主题为“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的国际环境”的第六届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格局变化、国际贸易与金融领域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的前景等进行了探讨。在这次年会上,浦山当选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名誉会长,王怀宁当选为会长。

12月3~5日 我院与香港大学联合举办、香港新亚洲文化基金会协办、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承办的“香港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香港大学举行。我院副院长王洛林、香港大学校长郑耀宗、香港新亚洲文化基金会会长范止安、我院近代史所所长张海鹏、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黄绍伦先后在开幕式上讲话。来自我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日、美、英、加、澳等国家的正式代表达135人之多,宣读论文95篇,成为香港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而且产生了巨大影响。

会前,王洛林副院长应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局和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总干事陈文鸿博士的邀请,于11月26日先期到达香港,对香港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考察,并参加了香港岭南学院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的仪式。

12月13日 我院人口研究所与浙江金泰集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21世纪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国务委员、国家计生委主任彭珮云,我院副院长龙永枢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人口所所长田雪原主持,在京人口学界的专家学者50余人与会,就跨世纪的中国人口形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 class="a2">收藏

1月9日 在1月10日张友渔诞辰98周年纪念日前夕,法学研究所在本所举行张友渔铜像揭幕仪式。副院长汝信和法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法学会原会长王仲方为铜像揭幕并先后发表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法学会和法学研究所等单位的60多人参加了揭幕仪式。

张友渔铜像

★经院党委会研究决定,任命陈辉海为外文所党委书记,免去吴元迈所党委书记职务。

此后,年内经院党委或院务会议任免的所局级主要领导干部还有:

1月27日,任命黄浩涛为科研局局长,免去何秉孟的局长职务;

3月11日,任命张卫峰为人事教育局局长,单天伦不再兼任局长职务;

3月21日,任命温伯友为西亚非洲研究所党委书记,免去邵长厚的所党委书记职务,改任院党校副校长;

4月11日,任命张友坤为民族所党委书记,免去其保卫局局长职务;免去李希的民族所党委书记职务;

6月4日,任命葛良志为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免去其日本所、亚太所联合党委书记职务;任命张显清为考古所党委书记,免去其院党委办公室主任职务;任命孙叔林为日本所、亚太所联合党委书记,免去其院机关党委书记职务;任命李利为近代史所党委书记,免去其语言所党委书记职务;免去王立邦的考古所党委书记职务、王庆基的近代史所党委书记职务;

7月15日,任命李新达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党委书记,免去赵振英的党委书记职务;

11月6日,任命裴长洪为外事局局长,免去姜汉章的外事局局长职务、改任人文公司董事长;

11月20日,任命崔智友为办公厅主任;任命齐肇业为机关纪委书记,免去康树漪的机关纪委书记职务。

1月14~16日 院1997年度工作会议在学术报告厅举行。院领导及全院正处以上干部参加开幕式。原中顾委秘书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力安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座。会议由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滕藤主持。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代表院党委和院务会议发表讲话。讲话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建设;(2)坚持以科研为主攻方向,努力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3)加强跨世纪人才培养工作,建设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4)深化体制改革,加大管理力度,推进我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报告提出在科研中实施精品战略,在队伍建设方面实施跨世纪人才建设工程。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龙永枢向参加开幕式的全体同志传达了中央组织部对我院领导届中考察情况的反馈意见。

14日下午和15日,会议进行分组讨论。

16日上午,举行闭幕会议。院领导王忍之、滕藤、刘吉、龙永枢、郭永才、李英唐和副秘书长单天伦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副院长王洛林主持。马列所所长靳辉明、法学所所长刘海年、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李京文、新闻所党委书记陈谈强、文献中心代主任李惠国先后作大会发言,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副院长汝信作会议总结发言。

1月17~18日 工业经济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产业升级、体制转换与国际合作”研讨会。王忍之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词祝贺。来自美、英、德、日、俄、澳、韩、新加坡等国的专家学者,世界银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驻京官员和专家,以及我国经济学界、政府部门、企业界的代表70余人出席研讨会。18日,副院长王洛林宴请了与会代表。

1月23日 中共中央举办“‘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专题讲座,我院法学所研究员吴建璠担任主讲。为圆满完成这一任务,法学所组成由吴建璠、刘海年、刘瀚、李步云、信春鹰、李林、刘楠来、吴新平、陶正华等参加的课题组,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讲座任务完成后,中央国家机关及一些城市相继邀请课题组成员前往演讲,总计达50余场。

1月27日 经院务会议研究决定,任命何秉孟为院副秘书长。

1月30日 王忍之主持召开院党委会议和院务会议,研究人事任免及1996年度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会议审议批准聘任幺书仪等66人为研究员;聘任谭立德等17人为编审;聘任黄国政为研究馆员。

1月31日 院边疆史地中心与办公厅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当代中国边疆稳定与发展战略问题”座谈会。来自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务院宗教局、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总政联络部、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等单位的30多人与会。座谈会对《新疆地区反分裂斗争的历史与现状(1950~1995年)》调研报告进行评估,并就有关问题作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2月17~18日 院召开1997年纪检监察审计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的讲话和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在这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及199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院党委副书记滕藤代表院党委发表讲话。中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李英唐在会上作题为《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继续引向深入》的工作报告。

2月18日 国家人事部下发通知,批准我院黄宝生、景天魁、刘庆柱、刘溶沧、秦麟征、沈家煊、汪同三、王保树、张晓山、卓新平10人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至此,我院已有61人获此荣誉。

2月20日 院党委召开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议和各研究所党委书记会议,院党委书记王忍之、副书记龙永枢分别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邓小平同志治丧事宜的决定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有关通知精神。

22日,院党委举行追悼会,沉痛哀悼邓小平同志。龙永枢在会上宣布院党委的决定,号召全院同志,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伟大情操和崇高品德,把深切怀念邓小平的真挚情感,化为巨大的力量,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副院长汝信以及单天伦、姜汉章、陈筠泉、李景源、张卓元、李京文、王家福、刘海年、陆学艺、李琮、刘蜀永、刘溶沧、陈佳贵、陈吉元、邢广程等在会上发言。

25日,院领导王忍之、汝信、滕藤、王洛林、刘吉、郭永才、李英唐、刘国光,副秘书长单天伦、何秉孟,以及部分老领导和各方面代表汪文风、吴介民、刘大年、张显清、李京文、陆学艺、李琮、冯志正、郑成思、郝时远、武寅、方克立等,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邓小平同志追悼会。全院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认真收看中央电视台关于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的实况转播。之后,各单位又组织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沉痛悼念一代伟人邓小平,深切缅怀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丰功伟绩。

2月21日 院党委、院务会议决定设立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同年9月30日和10月7日,该中心与院外两家相关公司达成协议,具体实施我院网络工程。

2月26日 文学研究所和花山文艺出版社在京联合召开张炯(文学所所长)新著《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论》一书出版座谈会。院党委书记王忍之、中国作家协会、河北省委宣传部和花山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座谈会。副院长汝信在会上讲了话。

3月6日 院党委召开全院各所局党委书记会议。院党委副书记龙永枢在会上对各单位党的建设提出了五点要求:(1)各级领导要把王忍之在1997年院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四抓”(抓方向、抓精品、抓人才、抓管理)落实到本单位的工作中去,保证今年工作任务的完成;(2)各单位党委要努力促进科研工作向提高成果质量的方向转变,实现院党委提出的“精品战略”;(3)各单位党委要继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4)认真做好发展新党员的工作,不断提高党员质量;(5)认真做好所局领导干部和党委成员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为1998年领导班子换届做好准备。

3月20~29日 应越南国家社会科学与人文中心主任阮维贵的邀请,以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为首的我院代表团访问越南。

3月24~25日 我院德国与欧共体研究中心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德行政法国际研讨会。副院长汝信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法学研究所所长刘海年、德国驻华公使诺克尔和阿登纳基金会驻中国代表沃尔夫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中德行政法专家学者约60人与会,就两国行政法律制度及其改革趋势进行了研讨。

3月25~28日 由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主办、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受外交部委托承办的“经济转型时期农村扶贫专家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是:通过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减缓农村贫困。亚太经社理事会农村发展部主任吉兰·皮亚库瑞尔出席会议。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分别来自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越南、斯里兰卡等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生产力组织、美国福特基金会等也派出代表与会。我院农村发展所张晓山、吴国宝,院科研局杜晓山,经济所朱玲代表我国参加会议。张晓山被选举为会议主席。

4月7日 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宋宗水《大西线调水构想》一文发表后,引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重视。李瑞环通过秘书向宋宗水调阅了其研究报告和有关图表资料。

4月12~17日 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普瑞治信息服务中心在京联合举办“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市长及城市规划设计部门有关人士共40余人。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院的学者还开办了城市形象战略与设计讲座。

4月13日 副院长刘吉在建国饭店会见并邀请随台湾化育文教基金会访问团来访的台湾前国民党“中常委”、前“监察院院长”陈履安,就两岸关系和交流等问题进行了交谈。

4月16日 院1997年人事工作会议在学术报告厅举行。龙永枢副院长、单天伦副秘书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龙永枢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1997年人事工作的重点是落实“跨世纪人才工程”,要把后备干部的培养具体落实到所、室、人。单天伦以《下气力做好跨世纪专业人才工程》为题发表了讲话。人事教育局局长张卫峰作了题为《以两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做好人事教育工作》的工作报告。

4月18~20日 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和法学所在京共同举办“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副院长汝信莅会并致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会议。

4月21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致函我院科研局,高度评价我院边疆史地中心的《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历史与现状:1950~1995年》,称其“为我区当前的反分裂斗争决策提供了重要而及时的参考”。

4月24日 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在北京联合举办大型珍贵文献图书《俄藏黑水城文献》首发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我院党委书记王忍之、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伍精华、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等出席首发式。副院长汝信和俄罗斯驻华使馆临时代办杰尼索夫、《俄藏黑水城文献》俄方主编克恰诺夫分别发表讲话,对两国三方合作出版该书表示祝贺。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在会上发言认为,该书对促进中俄关系发展和文化交流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取得了新的成就。此书适逢江泽民主席出访俄罗斯之际出版,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4月24~25日 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国拉美学会和古巴驻华使馆在北京共同召开“改革开放中的古巴”学术研讨会。副院长滕藤、古巴驻华大使何塞·格拉、中国拉美学会会长蒋光化出席开幕式并分别发表讲话。来自我外交部、经贸部、中央对外联络部和我院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古巴驻华使馆官员及留学生近80人出席研讨会。会议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古巴社会主义、古巴的外交政策、古巴对外开放三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4月25日 院经济学科片召开“经济形势与预测春季座谈会”。副院长王洛林、特邀顾问刘国光和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李京文出席座谈会。会上发布的经济形势与预测报告指出,随着“软着陆”的成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政策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

4月25日~5月9日 院秘书长、扶贫领导小组副组长郭永才率院扶贫办翁杰明、钟代胜等同志到陕西丹凤县,调研确定我院扶贫项目。经深入调查后确定的扶贫项目为:加大投入,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乡村医生;援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试验基地、希望工程小学、人畜饮水工程、乡村医院等。后经多方努力,这些项目均一一得到落实。此外,由我院扶贫办组织实施、日本驻华使馆出资协助的当地小流域治理试验工程也顺利完成。我院对丹凤县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4月26日 经济研究所在北京饭店举行庆祝会,为吴承明、郭太炎、徐绳武、汪敬虞、苏辛涛、冯秉珊、沈佩麟、顾行言八位老同志庆祝80寿辰。副院长王洛林代表院党委和院领导到会向“八老”80华诞表示祝贺。院特邀顾问刘国光在会上致词,向关怀、支持、指点他学术成长的老前辈、老领导、老同事致谢,祝愿“八老”健康长寿,阖家幸福。

4月27~29日 由我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中华全国工商联、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中英澳暑期学院、英国大东电报局和中国万通集团协办的“1997北京国际企业伦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美、英、德、日、澳大利亚、捷克、奥地利、波兰、瑞士、南非等国及我国港台地区80多位学者参加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程思远,我院副院长汝信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词。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厉以宁应邀在会上作主题报告。会议就企业伦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管理和企业行为中的伦理问题、企业社会环境关系上的伦理问题、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企业伦理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5月4日 由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山西经济出版社和广东省东莞市雁田管理区协办的《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院副院长龙永枢、山西省副省长薛军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百余人出席。座谈会对《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丛书》的重要社会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5月20日 我院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在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题为《发展无愧于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我院院庆表示祝贺,并向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问候,同时提出了五点要求:第一,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第二,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任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服务;第三,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第四,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高度重视其在决策科学化过程中的作用,提高社会实践的自觉性、预见性和有效性;第五,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社会科学理论队伍。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发来贺信。

庆祝大会由副院长汝信主持,院长胡绳在庆祝会上作题为《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的报告,院党委书记王忍之作题为《发扬成绩,继续前进》的讲话。杨向奎等3名学者代表在会上发言。胡绳在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发展最深刻的源泉和动力来自社会实践。当前,无论世界和中国都面临着无限丰富、层出不穷的新的社会实践,并且由此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社会实践和新的问题要求创造性的思维。我们要勇于进行探索和研究,不回避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要知难而进,努力解决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各方面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使人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对新的问题,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以研究,但不是教条主义地搬用本本,而是严格地从实际出发,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真正说出一点新的道理来。”王忍之在讲话中指出:“20年来,我院广大科研人员,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了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概括起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理论贡献。(2)坚持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主攻方向,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谋。(3)在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对策研究的同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基本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院老领导邓力群、梅益、郁文,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必坚,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桂世镛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或代表以及著名学者任继愈、季羡林出席庆祝会。河北、甘肃等省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也到会祝贺。

院领导滕藤、王洛林、龙永枢、郭永才、李英唐以及全院各单位干部职工千余人参加了庆祝会。

为庆祝建院20周年,我院还组织了学术成果展览和系列学术报告会。

5月21~23日 在中央国家机关党代表大会上,我院推选的汝信、王洛林、郑成思、周弘当选为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孙叔林、陈佳贵、武寅、黄育馥、刘福庆、胡子宗出席了中央国家机关党代表大会。

5月25日 著名历史学家、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罗尔纲逝世。享年97岁。6月11日,王忍之、郭永才等院领导和各所局领导、社科界的著名专家学者200余人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向罗尔纲遗体告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院领导胡绳、王忍之、汝信、滕藤、王洛林、刘吉、龙永枢、郭永才、李英唐分别送了花圈。中共中央组织部也送了花圈。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发来唁电。

罗尔纲,1901年1月29日出生,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1930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中文系,后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曾兼任广西通志馆编纂及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调入近代史所,任一级研究员。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罗尔纲治学70年,长期从事太平天国史与晚清兵制史的研究,是我国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先后完成并出版学术专著40多种,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主要专著有:《太平天国史稿》、《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太平天国史》等。

罗尔纲曾任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5月30日 根据重庆市委的要求和团中央书记处、全国青联的建议,院党委研究决定并向中央组织部报送关于拟派出研究生院部分博士研究生赴重庆挂职锻炼的请示。经中央组织部批准,同年9月,由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翁杰明为领队的我院“博士生服务团”赴重庆。经过将近一年的挂职锻炼,1998年7月21日,重庆市委、市政府举行“博士生服务团”座谈会暨欢送会,对我院“博士生服务团”成员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经我院党委同意,“博士生服务团”领队翁杰明及我院原团委书记张弢等部分成员留在重庆工作。

5月31日~6月2日 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史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东社会科学院港澳中心、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和林则徐基金会协办,并由深圳市宝安区政府承办的“鸦片战争与香港”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宝安区举行。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的领导分别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做了专题报告。我院副秘书长何秉孟等出席了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加拿大、葡萄牙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13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胡乔木雕像

6月1日 在我院原名誉院长胡乔木诞辰85周年之际,胡乔木雕像及胡乔木图书室揭幕仪式在其故乡江苏盐城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我院院长胡绳为胡乔木雕像揭幕,院党委书记王忍之为这一活动题字,副秘书长单天伦出席了仪式。

6月9日 我院在学术报告厅举行迎接香港回归学术报告会。会议由副院长汝信主持,副秘书长何秉孟及院属各单位150余名干部职工出席。著名史学家刘大年在会上发表了讲话。近代史所刘蜀永、徐曰彪和世界历史所张顺洪依次作了题为《英国占领香港的过程及其对香港的控制》、《中英关于收回香港的谈判》、《英国撤出殖民地前后》的报告。6月19日,我院又举行了第二场以迎接香港回归为主题的报告会,由法学所研究员吴建璠作题为《“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的学术报告。

6月10日 正在我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马其顿共和国总统基罗·格利戈罗夫在我院发表题为《马其顿共和国及其对外政策》的演讲。副院长王忍之主持演讲会并致欢迎词。我院科研人员及管理干部150余人出席演讲会。

6月13日 由我院金融中心、中国证券报社、宝鼎基金会主办,湖北证券公司和三峡证券公司协办的“中国产业与金融业相互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我院举行。副院长王洛林出席并讲话。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理论界、金融界和产业界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产业与金融业有效结合的途径和方式等问题。

6月13~26日 应捷克、斯洛伐克两国科学院的邀请,我院秘书长郭永才一行4人,对上述两国进行学术访问。代表团考察了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同斯洛伐克科学院商谈并签署两院1997~2000年科学合作执行计划。

6月18~20日 我院和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的《格萨(斯)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出席了开幕式。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分别在会上讲话。

会议表彰了在《格萨(斯)尔》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交流了各地在《格萨(斯)尔》搜集整理、学术研究、翻译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对全国《格萨(斯)尔》领导小组的《工作报告》和《“九五”规划要点》进行了认真讨论,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格萨(斯)尔》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格萨(斯)尔》是一部英雄史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学科的研究价值,在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学术界也享有盛誉。党和国家对《格萨(斯)尔》的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非常重视。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一直将其作为重点课题给以扶持,并设有《格萨(斯)尔》办公室和《格萨(斯)尔》研究中心。

6月19日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知,我院汝信等15名学者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他们是:汝信、方克立、吴云贵(哲学评议组);张卓元(理论经济学评议组);李京文、陈佳贵(应用经济学评议组);王叔文、王家福(法学评议组);靳辉明、田雪原(政治、社会、民族学评议组);钱中文(中国语言文学评议组);吕同六(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李学勤、林甘泉(历史学评议组);张晓山(农林经济管理评议组)。

6月20~21日 工业经济研究所在浙江金华市召开“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会议”。副院长龙永枢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精神。同时,他还就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发表了意见。来自武钢、鞍钢、一汽、二汽、大庆油田、唐钢、熊猫集团、神华集团、北人集团、浙江尖峰集团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参加会议。与会代表探讨企业并购与重组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企业并购与重组的案例,交流了各自企业的一些实践经验和体会。

此次会议还产生了由35名企业家组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第二届专家委员会。

6月22日 我院经济研究所和蒙古科学院经济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中蒙经济研讨会”。副秘书长何秉孟参加了会议。蒙方学者6人,我方学者,包括经济所、内蒙古社科院及内蒙古经委所属单位共12人与会。双方学者就蒙古、中国各自经济发展情况,转型中的成果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两国经济的互补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6月24~26日 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世纪之交中国考古学精品战略”研讨会。我院副院长王忍之,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副局长张柏及我院和国家文物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王忍之和张文彬先后讲话。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和考古所的专家学者近60人与会。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庆柱在会上作了题为《“世纪之交中国考古学精品战略”的意见》的主旨发言。会议就中国考古学学科建设、精品战略、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重要课题进行研讨,确定了今后中国考古学的基本发展方向,勾画了未来几年至21世纪学科发展的蓝图。

6月25日 院党委通过《关于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它标志着我院“三讲”教育活动的开始。

★院党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管理干部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组织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院人事教育局和研究生院合作开办了管理干部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院内数十名管理干部参加了为期三年的研究生课程的学习。

6月26日 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院办公厅、科研局在院学术报告厅共同举办“’97回归后香港与其周边地区合作关系”研讨会。副院长汝信主持会议,院内外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与会学者针对回归后的新形势,就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科技、交通等领域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前景进行了热烈讨论。

6月30日 著名考古学家、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苏秉琦逝世,享年88岁。7月16日,苏秉琦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李瑞环、李铁映、费孝通、卢嘉锡、宋健、胡绳及我院领导送了花圈。王忍之、张文彬、汝信、郭永才等参加遗体告别仪式。

苏秉琦,1909年10月4日出生,河北高阳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进入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5月改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工作。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考古所汉唐研究室主任,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北京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中日联合中国南海沉船调查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苏秉琦毕生从事考古学教学和研究,取得许多具有开拓意义的学术成就。他为中国考古工作及其研究水平的普遍提高,为考古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充实,为考古成果的传播及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为考古人才的培养,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新中国考古学的指导者、奠基人和考古教育的主要创办者之一。

苏秉琦的著述多已收入1984年出版的《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发掘报告)、《洛阳中州路(西工段)》(发掘报告)、《瓦鬲之研究》、《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考古类型学的新课题》等。

7月4~7日 由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史学会、北京市社科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举办的“‘七七事变’6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院长胡绳以及抗战名将吕正操等老同志出席开幕式。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执行会长白介夫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刘大年作题为《伟大的转折》的主题报告。刘大年指出,“七七事变”虽然过去60年了,但它与今天的联系并没有断。我们要加强对“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的研究,要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应邀与会的日本著名史学家井上清在发言中说,“七七事变”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开始走向胜利的标志,从那以后,中国不但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这个胜利在继续,最近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开幕式上发言的还有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等。

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澳门、台湾地区和日、美、韩、澳等国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提交论文80篇。

7月9日 我院授予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名誉博士学位仪式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仪式由副院长汝信主持。副院长王忍之向井上清教授颁发名誉博士学位证书和证章,并发表了讲话。刘大年、杨向奎等4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授予仪式。

次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南海会见井上清教授并进行了亲切交谈。我院副院长王忍之、近代史所所长张海鹏、外事局局长姜汉章会见时在座。

7月10日 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副院长汝信、刘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北京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印度驻华大使南威哲、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小熊旭及近百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成立大会。

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的宗旨是,团结并联合国内外学术团体、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开展东方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共同建构21世纪人类新文化。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迈向21世纪的东方文化”。

★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和中国南亚学会在亚太所联合举行“环印度洋区域合作”研讨会。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战略学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外交部、中联部和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欧洲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等20多个单位的40余名学者参加研讨会。会议就环印度洋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与该区域国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7月14~19日 院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在北戴河培训中心举办。中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李英唐在开班时作了题为《适应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动员报告。他强调,要按照中纪委八次会议的要求,把我院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高素质的队伍。监察室副主任刘克平等作了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4个条例的辅导报告。院属各单位46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了培训。

7月17~23日 我院在青海西宁举办“海峡两岸江河之源与中华民族发展”学术研讨会。副院长汝信、青海省副省长喇秉礼出席会议并分别致开幕词。来自北京、青海以及台湾、香港等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提交论文35篇。与会者以江河之源文化为切入点,围绕中华民族发展和腾飞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华民族全面发展和总体现代化的途径及不同地区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协作等问题。

7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应我院邀请来访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我院名誉高级研究员刘遵义。双方就中国经济的现状、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副院长汝信、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外事局局长姜汉章会见时在座。

8月3~21日 我院副院长龙永枢率33人代表团,出席由台湾促进中国现代化学术研究基金会在台北主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并参观访问台北、花莲、埔里、台南等地。

8月13日 由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韩国大韩耶稣教长老会共同主办的“基督教与中韩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以大韩耶稣教长老会前任总会长金昌仁牧师为首的韩方代表40余人和我方代表,其中包括我院宗教研究所、韩国研究中心以及国务院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北京基督教会的人员共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刘吉副院长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他强调指出,文化的交流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问题,是中韩两国学者,包括两国基督教界有识之士经常面对的课题,它也构成了召开此次研讨会的共同基点。

8月15~17日 由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与新疆大学、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民族民俗文化与当代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乌鲁木齐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德国、日本、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代表,我院及新疆等各地11个民族的代表共9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提要150多篇,入选论文87篇。近60位中外学者在大会或分组会上发言,就民俗演进、嬗变及其规律,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发展趋势,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8月24~28日 我院民族研究所、语言研究所及国家语委、语言文化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的第30届国际汉藏语大会在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250多名汉藏语学者就汉藏语研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8月24日~9月14日 王忍之率我院代表团访问阿根廷、秘鲁、墨西哥三国。其间,分别与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学、秘鲁太平洋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签署了双边学术交流协议,并探讨了与上述三国进一步加强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合作的问题。代表团成员包括拉美所所长李明德、外事局副局长裴长洪等。

8月27~28日 我院日本研究所和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在京共同主办“亚太新格局中的中日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中日两国学者就中日双边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模式交换了意见,并在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和非排他性、加强相互理解的重要性、要把中日关系放到亚太地区和世界范围思考、两国要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繁荣作贡献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会后形成的此次会议综述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领导参阅信息采用。

9月1日 副院长滕藤会见巴勒斯坦驻华大使、巴总统东南亚事务顾问穆斯塔法·艾尼斯·萨法日尼博士。大使先生认为我院学者对中东问题的研究很深入,称赞西亚非洲所王京烈所著《阿拉法特》一书写得很好,作者从各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为中东和平进程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滕藤就中东和平进程问题和大使先生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9月2~4日 由我院和外经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广西北海市政府、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承办的“中国经济适度、快速、稳定增长理论与政策”国际研讨会在广西北海举行。我院副院长王洛林、特邀顾问刘国光出席会议。王洛林在开幕式上致辞,刘国光和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李京文以及应邀与会的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教授分别在会上发表了演讲。来自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以及美、法、德、日、俄等国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并就中国如何实现国民经济适度、快速、稳定增长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讨论,同时还交流了各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经验。

9月7日 我院与日本大藏省财政金融研究所在我院学术报告厅共同召开“日本金融体制改革”研讨会。两国金融专家就日本金融改革、日本外汇法修改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副院长王洛林和日本大藏省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浜中秀一郎共同签署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日本大藏省财政金融研究所学术交流议定书》。

9月7~11日 以英国学术院院长瑞格利爵士为团长的英国学术院代表团一行5人对我院进行工作访问。访问期间,代表团与我院副院长汝信进行了会谈,回顾了两院十几年来学术交流的成就,并就进一步加强交流交换了意见。代表团还与李京文等经济学专家进行了座谈。

9月10日 研究生院举行开学典礼,副院长滕藤、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顾海良等出席。研究生院1997年首次招收外籍研究生15名,其中博士生10名,硕士生5名。

9月18日 党的十五大闭幕,王洛林当选为新一届中央委员,此前他是第十三和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李英唐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9月19日,院党委邀请部分学者,座谈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体会。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副院长汝信、龙永枢,副秘书长何秉孟出席座谈会。院属各单位的15位学者在会上发言,一致表示,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提供更加丰富、更加有效的智力保障和理论支持。

9月22日,王忍之主持召开院党委会议,汝信、王洛林、李英唐分别传达了党的十五大的有关精神,与会同志进行了认真讨论。会议还讨论通过了院党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五大精神的通知》。

9月23日,院党委召开全院党员干部大会,汝信、王洛林分别在会上传达了党的十五大精神。王忍之主持会议,滕藤、刘吉、龙永枢、李英唐出席会议。

9月 1996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政治学研究所白钢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三届国家图书奖。该书1999年9月荣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

10月6日 文学研究所举行《文学评论》创刊40周年庆祝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我院领导王忍之、汝信出席会议并题词,来自全国各地文学界的专家学者近200人出席庆祝会。布赫、汝信和文学所所长张炯分别在会上讲话。

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著名学者和作家季羡林、王蒙、魏巍、贺敬之、李准、臧克家等也为《文学评论》创刊40周年题词。

《文学评论》创刊于1957年,当时刊名为《文学研究》,1959年初改为《文学评论》。“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停刊,1978年复刊。

10月6~10日 我院与瑞典规划与协作委员会在北京共同举办“全球化及其对中国与瑞典社会的影响”讨论会。副院长汝信出席开幕式并代表我院讲话。瑞典驻华大使斯万特参加开幕式。中外学者围绕全球化对中瑞两国社会的影响问题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10月7日 我院举行院部网络工程和院外七片(研究生院、史学片、民族片、经济片、政法片、新闻片、两社片)网络工程协议签字仪式。汝信副院长、单天伦副秘书长出席并讲话。何秉孟副秘书长出席了签字仪式。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副主任解延德代表我院分别与太极计算机公司、航天四创公司签署了协议书。根据协议,上述两家公司将分别承包我院外七片和院部综合信息网络工程建设。该工程于1998年上半年完成。

10月9~11日 应韩国经济新闻社邀请,副院长龙永枢率我院代表团出席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环黄海区域经济”国际研讨会。龙永枢在会上发表了题为《面向新世纪——环黄海区域合作前景》的演讲。副团长、院副秘书长单天伦和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副所长刘树成等也在会上发言。

10月13~14日 亚洲社会科学联合会第12届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11个国家百余名社会科学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的代表出席会议。亚洲社科联现任主席、我院副院长滕藤主持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我院副院长王忍之出席开幕式。副院长汝信在13日下午的讨论会上作题为《经济全球化与亚洲文化》的专题报告。

《中华文学通史》(10卷)

10月14日 我院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和华艺出版社在京联合召开由两所组织编写,张炯、邓绍基、樊骏主编的《中华文学通史》(10卷本)出版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雷洁琼,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等部门负责人及首都学术界、出版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出席。副院长汝信讲话,对《中华文学通史》的出版表示祝贺。

10月16~17日 我院日本研究所和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在京郊顺义举行“面向21世纪的中日经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谷牧、黄华、马洪等应邀出席会议并表示祝贺。副院长王洛林致开幕词。出席会议的中日学者就两国经济发展与合作等问题广泛交流看法,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10月16~18日 我院新闻研究所和新闻出版署中国报刊月报社、中央电视台调查咨询中心在京联合举办“1997全国电子报刊经营现状与发展趋势”研讨会,旨在交流各电子报刊目前的管理和经营情况,研究国外该领域现状,探讨我国电子报刊的发展途径和经营方式。这是国内首次举办有关电子报刊经营问题的研讨会,与会者7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30多家在因特网上建立网站的报刊社、网络公司、研究机构,以及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新闻媒介。

10月25~28日 我院和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世界历史研究所主管的中国国际文化书院与宁波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市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马洪,我院副院长王忍之、汝信,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习,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宁波市市长张蔚文等出席了会议。来自日本、韩国和我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的120位知名学者、企业家参加了会议。

王忍之致开幕词,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极为珍贵的遗产。我们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努力发掘其内在的合理成分,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创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管理科学。这应当成为我们学术界与企业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11月6~7日 我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中韩建交5周年的回顾与展望——第六次中韩论坛”。我院副院长汝信,韩国前副总理、“韩中论坛”会长金憄及中韩两国政界人士、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7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南海会见金憄一行。

李岚清会见出席“中韩建交5周年的回顾与展望——第六次中韩论坛”双方代表

11月10日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俄驻华使馆向我院高莽等中国文化界人士颁授“友谊勋章”,以表彰他们为中俄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叶利钦在授勋仪式上高度评价两国文化交流和在文化领域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合作。

11月11日 波兰驻华大使古拉尔赤克受波兰文化和艺术部委托,向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波兰文学专家张振辉颁发“文化功勋奖章”,以表彰他在研究、翻译和向中国人民介绍波兰文化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11月18日 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来我院发表演讲,阐述波兰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情况。王忍之副院长在致词中表示,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统的来访对促进我院与波兰科学院合作关系的发展,推动双方学者互相交流和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在我院发表演讲

11月20~22日 我院与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中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会见会议代表并发表了讲话。会议由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忍之和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共同主持,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南省的主要领导以及国家计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部五省社科院和其他兄弟省市社科院以及我院的领导和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会议。五省领导和10余名专家学者先后在大会上发言。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李京文代表我院“中部五省经济发展思路”课题组作题为《联合协作,创新发展——中部五省经济发展思路》的总报告。这一总报告及所附六个分报告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11月27~28日 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国新西兰关系”研讨会,纪念中新建交25周年。滕藤副院长在开幕式上致词。正在我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新西兰总理博尔格出席闭幕式并发表了演讲。外交部前副部长朱启祯、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陈鲁直、外交部部长助理杨洁篪,新西兰前总督保罗·瑞福斯爵士、新西兰首任和现任驻华大使,以及来自两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有关人士近百人与会。会议就中新经贸合作和两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1月29日~12月1日 我院主管的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在浙江宁波举行主题为“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的国际环境”的第六届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格局变化、国际贸易与金融领域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的前景等进行了探讨。在这次年会上,浦山当选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名誉会长,王怀宁当选为会长。

12月3~5日 我院与香港大学联合举办、香港新亚洲文化基金会协办、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承办的“香港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香港大学举行。我院副院长王洛林、香港大学校长郑耀宗、香港新亚洲文化基金会会长范止安、我院近代史所所长张海鹏、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黄绍伦先后在开幕式上讲话。来自我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日、美、英、加、澳等国家的正式代表达135人之多,宣读论文95篇,成为香港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而且产生了巨大影响。

会前,王洛林副院长应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局和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总干事陈文鸿博士的邀请,于11月26日先期到达香港,对香港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考察,并参加了香港岭南学院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的仪式。

12月13日 我院人口研究所与浙江金泰集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21世纪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国务委员、国家计生委主任彭珮云,我院副院长龙永枢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人口所所长田雪原主持,在京人口学界的专家学者50余人与会,就跨世纪的中国人口形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