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文学研究在美国的历史和现状
在线阅读 收藏

时间:2013年9月13日(周五)9:30

地点: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文科楼602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鲁晓鹏 1962年生于西安,少年时代在北京居住和上学,1979年赴美留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系学士(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1984),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校区比较文学系博士(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1990)。曾在匹兹堡大学任教多年,2002年起任戴维斯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同时还兼任东亚研究、批评理论、表演研究和电影研究等系、所、中心的教授,创办该校电影系,并任首任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世界电影、后社会主义电影、跨国华语电影、中国现代文学与视觉文化、中国传统叙事学、文化理论、全球化研究、东西方比较诗学等。是“华语电影”概念的主要倡导者之一,这一概念得到国内外普遍认可。出版有《跨国华语电影:身份认同、国家、性别》《华语电影:编年史、诗学、政治》《中国,跨国视觉性与全球后现代性》《中国现代性与全球生命政治》《从史实性到虚构性:中国叙事诗学》《文化·镜像·诗学》等中英文论著、编著多部。曾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旅美分会会长,美国现代语言学会东亚语言文学部理事、主任。2005年获美国图书馆学会“选择”(Choice)机构的“杰出学术著作奖”。

《中国文学研究在美国的历史和现状》这个题目太大,我就针对里面的几个问题谈谈吧。有的是老问题新发现,有的是刚刚出现的问题,所以我想通过几个具体例子讲一些实际问题。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学界的意识形态问题。在这些争论中,意识形态观念包含的一个重要层次就是中国大陆出去的学者和港台出去的学者之间的学术关系、中国大陆出去的学者和欧美学者之间的学术关系。在整个中国文化圈,无论是“两岸三地”也好,“两岸四地”也罢,这几方互动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意识形态的摩擦,各方对中国文学的性质和前景有不同的期待。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