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房水库是我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水源地,水库及上游生态环境、水质情况对沈阳、抚顺、鞍山、辽阳等7城市居民生活至关重要。入库的浑河、苏子河、社河三条河系的流域分别地处清原县、新宾县和抚顺县,但三河流域农村生活垃圾现状令人担忧。据调查,抚顺市环卫部门对生活垃圾管理范围包括城区及部分城乡接合部,不包括农村生活垃圾。而县级环卫部门只负责规模较大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在乡镇级政府中,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的被列入精神文明建设中,但只是简单的处理。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能部门管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出现了管理上的“空白”。而且垃圾处理场(指含防渗漏功能)建设资金也无着落。不仅影响农村环境,尤其是对大伙房水库水质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水库上游生活垃圾污染仍在持续。(1)垃圾总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水库上游的浑河、苏子河、社河流域现有人口约50万,按目前农村每天每人生活垃圾量为0.86公斤计算,年产垃圾15.5万吨,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垃圾量逐年上升。(2)不易降解垃圾比重增大。从新宾的情况来看,垃圾中易腐、易降解类的青菜、瓜果、食品、纸张等残余物占总量的30%;不易腐不易降解类的塑料制品、橡胶、玻璃、金属及其他材料约占总量的35%;污泥残土及建筑类垃圾占总量的35%左右;医疗垃圾、废旧电池等占0.1%左右。农村的医疗诊所基本上没有按照医疗垃圾处理办法进行处理。(3)垃圾处理方式简单。农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依然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有的村庄甚至把生活垃圾直接扔在河道里,待丰水期间把垃圾冲到下游直接进入了大伙房水库。严重影响我省中部7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王新: 王新,1955年3月出生于沈阳,祖籍吉林省东丰县。1972年参加工作,1982年毕业于辽宁广播电视大学。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问题研究等方面。出版《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之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等学术专著7部,完成省、市、院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重要内参50余篇。各种规范性奖励4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领导批示14项。自从事科研工作以来,能够努力学习理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勇于创新,增强研究特色,在科研工作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7月《抓紧巩固大伙房水库治污成果的几点建议》在《社科与决策》发表后,获省领导批示和沈阳市社科成果二等奖;2010年7月《大伙房水库上游生活垃圾威胁水质安全》在《信息参考》发表后,获多位省领导批示和省政府优秀信息一等奖;《我省风电产业海阔天空 亟须突破四大瓶颈制约》在《信息参考》2010年5月发表后获省领导批示和省政府优秀信息一等奖;《我省应尽快出台温泉旅游开发利用地方性法规》《信息参考》2011年8月发表后,获省领导批示和省政府优秀信息一等奖;2012年4月《大伙房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给我省带来的影响及对策》在《舆情专报》发表后获领导批示;《引导下岗职工克服再就业的心理障碍》在《咨询文摘》上发表,获辽宁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我国典当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发表于《金融科学》,获辽宁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下岗与再就业》发表于《群言》,获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象棋战术与再就业工程》发表于《青年研究》,获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除了上述奖项外还获辽宁省第二届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建功立业活动先进个人,辽宁省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