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秋季,在蒙古高原北部中俄边境的土拨鼠捕猎者中间爆发了鼠疫。10月12日,中俄边界小城满洲里出现第一个肺鼠疫病例。在此之后,随着在东北地区务工的山东、直隶两省劳动力返乡,鼠疫沿着铁路向东和向南蔓延。11月,哈尔滨出现第一位患者,12月蔓延到齐齐哈尔、长春。1911年1月,鼠疫传播到吉林、沈阳、大连,进入山海关,波及天津、北京、保定;越过渤海海峡,在山东半岛登陆,影响到济南和青岛。同年3月,鼠疫在各地陆续消退。在肺鼠疫流行的数月时间里,华北各省,特别是东北三省人民惨遭蹂躏,先后有5万多人失去了宝贵生命。面对鼠疫肆虐,各地都采取了相应的防疫措施。当鼠疫蔓延到延边地区后,当时的延边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积极的防疫措施,在有效地控制鼠疫传染的同时,预防日俄对延边地区的干涉。学界对于1910~1911年东北鼠疫的研究可谓深入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