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亚留学生黏合式补语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收藏

补语是最能体现现代汉语特点的语法成分之一,现代汉语补语语法体系具有复杂性、灵活性和节约性等特点。吕文华(2001)在谈到对外汉语教学问题时指出:“汉语中的补语结构因其本身的复杂性历来是语法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年以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补语系统因其意义丰富、形式多变、规则复杂,已成为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语法学界对补语分类一直存在分歧,使得对外汉语教材不能统一,这也是造成补语教学困难的原因。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中,很成功地采取了按结构特点划类、按意义命名的办法,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既然是按结构特点划类,就要贯彻到底;既然是按意义命名,就要取某个形式所表达的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意义为名称。”(吕文华,2001)1445849补语在分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V+上类词,到底应归为趋向补语还是结果补语;得字补语应归为程度补语还是状态补语等问题,始终没有定论。

加之俄语中没有汉语所谓的补语成分,这又给中亚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在习得补语过程中,中亚留学生会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母语背景学习者的规律及特点,可是,就研究资料而言,大多数是以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及操英语国家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的补语研究,且大部分研究也多从汉语补语的某一类型入手,较少着眼于一类或整个补语系统。目前,针对中亚留学生习得补语的研究还没有。然而现在新疆高校的中亚留学生人数众多,研究资料丰富,因此,笔者将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中亚留学生黏合式补语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