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性合生”是中国颇具特色的审美意识。受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的双重影响,它力图实现灵与肉的永生、形与神的合一。发展至汉代,道家的世俗化演化出了道教,成为民间宗教的重要派别;儒家经由谶纬的改造演化为儒教,成为整个国家的信仰。无论是道教,还是儒教,都仍然带有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的因子。儒道两教虽然在观念上存在差异,但在生死这个宗教的基本问题上,其观点具有趋同性。它们共同影响着“全性合生”审美意识的发展,使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特色。两汉时期“全性合生”的审美追求表现为重生,魏晋时期经由道教求仙思潮的冲击具有崇尚逍遥之美的倾向,唐代则呈现为更多样甚至分裂的形态,埋下了宋明时期“全性合生”的审美追求走向虚无和肆欲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