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有生于无”——终极追求的精彩巅峰
在线阅读 收藏

老子的有无观,充分展示了哲学思辨的巨大魅力。有—无,是哲学本体论思维的“巅峰对决”。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老子》中关于“无”的论述,以及其中蕴含的尊无、崇无、尚无的哲学精神,精彩地达到了不亚于世界任何哲学体系的思维高度。可以试想:如果删除了两千多年前老子已经深刻阐述的有无观,整个中国哲学史将会黯然失色。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称“无”字为“奇”字。根据学者考证,“无”字,在历史上与“元”“天”“無”“舞”等汉字密切相关。“元”和“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

哲学上“有—无”的问题,当终极追求思维境界未到一定高度时,是难以企及的;而当终极追求思维境界达到一定高度时,又是难以回避的。如果说《易经》中阴阳论是一种普遍辩证,那么有无论则是一种终极辩证。老子果断而确定地断言:有生于无。于是,在思维档次上宣称了有低于无;在思维逻辑上宣称了有后于无;在辩证关系上宣称了有生于无。哲学上的“无中生有”,在本体论意义上是哲学形而上思维突破思维惯性与圭臬的生动体现。

深入理解道家哲学的有无观,需要进一步弄清当“无”针对“有”的时候,所针对的超越对象究竟有哪些。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