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至美而游乎至乐”——审美之道
在线阅读 收藏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1508432

这句话应怎样今译呢?

比较常见的译法是:“当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的时候,关于丑陋的观念就产生了;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的时候,关于不善的观念就产生了。”这样今译愿望很好,煞费苦心,但比较牵强,给老子的原话增添了自己的意思。一个“斯”字,即不产生“产生”,也不产生“观念”。更重要的是,老子的有些话虽然聱牙难懂,但仍需要捕捉其思想内涵。

我们以为,今译应当是:“以天下人都知道的美为美,则是丑陋的;以天下人都知道的善为善,则是不善的”。之所以用“则是”这个词,包含了“转化”的意思,即美将转化为丑恶;善将转化为不善。原因在于,老子随后用了一个“故”字,紧接着就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相成、相较、相倾、相和、相随等,充分体现了辩证转化关系是复杂的。

这里,与刘笑敢先生对老子原话的解说,是接近的:“第三个正面的意思则是说大家皆以一种美为美,这种情况是丑陋的;大家皆以一种善的形式为善,这种风气恰恰是不善的。大家趋之若鹜的盲从是对美的毁灭,对伪善和假善而售奸的开始。”1508433

老子的意思是:美与丑相辅相成,而人们很容易以丑为美。真正的美、真正的善,像“常道”一样,大美无形、大美无状,缥缈恍惚,不可能彰显于“天下皆知”的表面和浅层。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