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5年债券市场监管政策以加快发展为主基调,2016年则逐步转向去杠杆、防风险。债券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既体现了债券市场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快速发展后进行适当的规范,促进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也是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总体思路在债券市场的体现。2016年第二季度初信用事件集中爆发引发债券市场大幅调整,也引起市场各界包括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信用风险暴露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面对的挑战。债券市场监管面临的重点问题是,如何完善市场制度建设,以市场化的手段防范风险、化解风险和处置风险。2016年监管政策在完善债券市场法律法规、强化投资者保护制度、加强中介机构监管等方面都有重要进展。另外,防范金融市场杠杆过高,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以及通过债券市场促进非金融企业去产能、去杠杆,是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监管机构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理财类机构加强监管,对债券市场杠杆投资进行限制,对部分高杠杆、高风险行业发行债券进行控制。此类债券市场监管政策的实施,既起到控制债券市场杠杆和防范风险的作用,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非金融企业降杠杆,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