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农产品的“一村一品”模式
在线阅读 收藏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农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产品产值迅速增加,从19.96万美元增加到69.847万美元,增加了大约35倍。除了农产品产值的增加之外,农产品的品种也不断丰富,农产品的质量也逐渐提高。20年前,中国的消费者在不同季节只能从市场上购买到少数几种蔬菜和水果,但现在消费者可以购买到一年四季都供应的各式各样的蔬菜和水果。能实现农产品全年供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二是交通运输设施的改善;三是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的完善;四是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五是农产品集中产区逐渐形成。

农产品集中产区逐渐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一村一品”模式的推广。农产品“一村一品”就是根据一定区域农业的资源禀赋和特点,比如说在一个村庄,城镇,甚至一个县中很多农村家庭种植同样的农产品,使这些具有优势资源的地区逐步成为这一农产品的集中产区。中国已经形成了大面积的特色农产品产区,比如山东栖霞苹果产区、安徽砀山梨产区和萧县胡萝卜产区、甘肃定西马铃薯产区等。这些地区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农产品“一村一品”产区的形成有很大意义: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说,一是扩大了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二是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从销售的角度来说,一是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总量,二是形成了农产品的产区品牌;从农民的角度来说,一是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二是改善了粮食安全的状况。而促使农产品“一村一品”形成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一是自然历史条件。该地区具有种植某一农产品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二是市场的作用。要有农产品经销的市场来促进农产品的聚集。三是政府的扶持政策。为了经济和生产条件,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四是其他方面。比如说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或者一个好的建议。通过甘肃静宁苹果的案例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产品“一村一品”模式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市场。农产品“一村一品”模式得以成功与农产品市场是分不开的,因为大量农产品只有通过市场才能销售出去。建立农产品市场不仅使种植农产品的农民获益,而且随着这一市场逐渐成为全国有名的农产品市场,农场品的销售也更加便利。二是相关产业的兴起。伴随农产品“一村一品”的形成,当地的农业经营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比如砀山县梨产区和梨汁加工企业相伴而生。这样,农民和当地政府的收入都会得到增加。而甘肃定西马铃薯产区形成的案例强调了市场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当地政府帮助农民建立起马铃薯协会,并扶持马铃薯协会在全国大城市建立批发销售网点。各销售网点不仅帮助协会成员销售马铃薯,而且通过搜集销售网点的信息反馈给协会,以此来确定马铃薯的统一价格。

21世纪以来,超市在中国迅速发展,超市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集中产区的形成。前不久,中国商务部与农业部联合启动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活动。“农超对接”意味着超市直接到农村去采购农产品,中间商则被排除在农产品供应链之外,使得农产品的成本和销售时间大大降低。比如“家乐福模式”,就是家乐福超市与14个省份的70多个农民协会建立直供采购合作关系,而这些农民协会大部分是在“一村一品“的农业产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