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这个“诗文对”的题目是我出的,源于一颗不安分的心。这颗心老是不想墨守成规,老是想弄出点什么新的动静。
我历来坚持两个文学观点:一、文学是不分体裁的。二、文学是不分性别的。这里只说一。
所谓的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都是人为硬性划分的产物。其实作家们的写作,只应该依随着内心激情的涌动,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最合适用什么方式把激情表达出来就用什么方式表达。谁规定了写小说时不能加进散文的片段呢?又有谁规定了写随笔时不能加进诗歌?我主张,哪怕天空/陆地/海洋/山岳/白云飘飘/清风习习/豪雨如注/电闪雷鸣……都用上呢,只要落实得恰切精到,用什么体裁都不但不应被阻止,而且应该获得大声的喝彩。2009年5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法国当代作家最喜欢的作品仍是马赛尔·普鲁斯特的名著《追忆似水年华》,在那部洋洋7大卷的著作中,包含着各种文学元素,并以那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标示出文学创作上的新观念和新技巧。
正是有感于此,我跟本文作者说:给读者写一篇独特的东西吧。你既是诗人,又是专业文学编辑,散文也写得漂亮,能不能给我们写出一篇同题不同体的“混血儿”呢?比如,用诗歌和散文同时表达一个题目,看看它们的身段有什么不同的优劣,顺便也让我们看看散文的边界究竟有多宽广?
这是一个有趣的文学试验,却也是一个难题。感谢商震在北京最热的酷暑里点灯熬油、冥思苦想,最终把孩子抱来了。
这是一个美丽的混血儿。我感觉,读完平实的“散文瞬间”,再去对照体味空灵的“诗歌瞬间”,一种美质从内心深处升了起来,逐渐漫过精神库存,向天宇飞升而去!(韩小蕙)
中国女性文化(总No.12)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