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企业
在线阅读 收藏

科学发展观并非要求所有企业都发展、都长寿。比如我们可以希望泰康长寿,但不能要求所有保险公司都长寿。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讲,短寿恰恰是对长寿的贡献,因为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必须有相当一批企业不发展,才能保证一部分企业长足发展。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区的经济结构趋同,造成经济发展建设中普遍没有特色、没有差异。真正的科学发展不是要求什么都发展,而是要求有先有后发展,有所发展有所不发展,这才叫科学。也正是要把相当一部分资源从前景无望的企业中及时退出来,配置到更需要发展的产业或更可能发展的企业中去,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是我们应当把握的一种科学精神。

科学发展观内在地决定了我们只能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创新要成为全体公民包括所有企业在没有任何制度障碍情况下的一种自觉行为,还需假以时日,作艰苦卓绝的努力。影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大障碍依然是两大不公:用人不公和分配不公。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事实上没有太多的空间,因为先行发达国家已有颇具涵盖面的创新经历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一个在政治上要求高度统一的国家,能不能完好地实现本质上要求多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我认为是极具创新意义的,需要我们去突破。

美国立国之初的先知先觉们,在200多年前提出的一系列建国思想及制度至今依然是有活力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28年了,假如一开始就设计出正确的、先进的经济体制,那现在也许我们的路会走得更顺畅。树立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先进体制,给出生产力解放的最大边界,否则难以成长出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大企业家。今天,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3200万人,科研人数总量已经达到105万人,分别居于世界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但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人才质量仍有待提升,特别是世界级的科学家仍很稀缺。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所属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当中,我国科学家进入领导层的仅仅占总数的2.26%,相当低。能不能彻底引进竞争机制,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创新型国家必须以灿若群星的创新型企业为依托,企业创新应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但更重要的是思想创新。中国最短缺的是思想创新,而人类最崇尚的正是思想创新。企业并不以思想创新为唯一追求,但是优秀的企业家往往是在思想方面做得非常好的,这在中外企业界都可以找到很多案例。人类在所有的创新当中没有比思想创新更能令人顶礼膜拜了,要不然就解释不了为什么像马克思辞世那么多年依然能在20世纪末被评为千年思想家,而且位列榜首;也无法解释为什么邓小平的思想创新能够谋划出一个“一国两制”来,让西方人都目瞪口呆。一切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等,总是以思想创新为内核、为先导的。因此,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就是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让思想更自由地发挥其价值。

(原载《亚布力的光芒——中国企业家论坛白皮书》)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