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企业竞争力再造过程中的价值
在线阅读 收藏

据2007年有关统计,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31家企业参与了并购重组(被并购重组的企业达408家)。这反映出中国企业正在通过并购重组扩大竞争力,包括扩大资本规模和经营领域,打造产业链条,致力于将企业做大做强。中国企业内含着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冲动,内含着成为世界级大企业的巨大冲动,而要发展企业生产力,成为世界级企业,毫无疑问,并购重组一定将进一步纳入我们的视野,进入更多企业的行为之中。

并购重组之所以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热潮,与宏观调控密切相关,比如信贷政策趋紧,很可能使那些不太有适应能力的企业或者说本来就竞争力匮乏的企业倒闭关门,而它们一定会成为并购重组的对象。对此,要有充分估计,因为银根紧缩之后,相当一部分企业会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很大的麻烦,况且,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并购重组也不会跟很多企业无关,要么成为主体,要么成为客体,也就是说,要么去并购别人,要么被别人并购,这是企业可能的命运。而宏观调控的信贷政策趋紧,将会加剧这方面的表现,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也会加大资源重组、资源配置的速度。我想这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只有经历这么一个过程,集中度才会提高,才能让那些吃不饱的企业有更多的可能吃饱,才能有效配置更多的资源,这实际上也应该是宏观调控的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应该让那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企业拥有成为更先进的空间,而让那些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企业逐步淘汰。

支持并购重组将出现新一轮热潮的,还有国际经济的推动。我们不可能老是让外资企业来并购,也需要走出去并购别人,也需要在国内并购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一个国家如果只是让自己的企业被外资并购,这样的经济是不可能持久的。那么,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体来讲,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积蓄实力之后走出去或者对本土的外资企业实行并购。我想,这也是跟这些年中国企业的逐步成长、成熟密切相关的。

最近,中投公司已经注资50亿美元成为摩根士丹利的第二大股东,这件事情不可低估,表明中国将会有更大的手笔来投资华尔街和外国企业。中国长期以来只是世界最热门的投资目的地,但2007年出现了转折,中国对海外的投资额首次超过了外国对华投资,中投公司入股摩根士丹利的交易恰好为此添上了浓重的一笔。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明年、后年呢?我想中国企业在国际均衡方面,一定会有更大的手笔,有更多的卓越表现,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最大的收益就是为从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奠定很好的经验基础。

中国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为吸引外资进入或外国企业进入付出了非常高昂的代价,比如超国民待遇,但是绝不能因为有些企业被国际资本所并购就自觉不自觉地想关门,绝不能因此就用一种狭隘的小农意识、狭隘的国门主义来拒绝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坚决和明确的表示,我们应该有更宽广的胸怀来迎接新一轮国际并购、重组。在中国经济更加广泛的实践中,对于外来资本并购中国企业的最好对冲就是鼓励更多的中国资本、更多的中国企业运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去并购外国企业。

(原载《华人世界》2008年第11期)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