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成功!
或许,几乎任何人都能望“名”生义而作此联想。
然而,当陈功选择了信息分析这一营生,却未必就等于成功选择了他。在中国社会经济尚未完全转型期间,信息分析事实上属于“高风险”行业。它不仅要面对智能的挑战——有能力从信息爆炸中迅捷地做出价值甄别或判断,而且更要面对良知的挑战——一些人为制造的信息不对称常以牺牲大众的知情权为私利谋取点,因而便不容分析。这就注定了陈功在进取成功途中,其内心总有些隐隐苦衷挥之不去。
尽管如此,陈功依然迷恋、依然愿以“预言与劝说”为己任(即使在“非典”逞凶之时)、依然将信息分析我行我素地定位于战略研究层面——缺少战略罗盘的指引,信息分析岂能不沦落平庸?于是,我们看到他有了这么多文字,有了这么一本厚厚的书。其中不乏钻研、不乏思想、不乏真知灼见。然而印象中,我似乎更倾向他那不易被人察觉的谦逊。正如批评有时恰可是最善意的褒奖一样,谦逊也能以非常硬朗的模式或形态出现。人云亦云或逢人便点头堆笑乃至卑躬屈膝者不过“软骨症”而已,岂与基于实力与人格尊严的谦逊搭得上边?以信息分析为功利追求,以真知、真理为永恒追求,这两者互为表里、和谐呼应,其有效的支撑只能是谦逊——一种融入生活、学习、思考与工作诸多细节中的人生态度。事实上,在大千世界面前,在任何人都无法穷尽一切的信息时代,没有谦逊,就只剩“无知的狂妄”了,何来眼下的《战略与思考》?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在其自传中这么说过:“对我们来说,谦虚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几乎已成为一种习惯。而且,我想谦虚谨慎的经营态度是几乎任何企业都能靠它获利的一种方法。你的公司发展得越大,你可能越是迫切地需要它。”
陈功显然不会去肯定所有人,但并不影响他能够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尊重人。这正是其谦逊所在、谦逊的风骨所在。比如读书,记得他向我要了那本拙著《另眼相看》。足以让我打赌的是,很少会有索书者能像他那样拿到书后真看乃至用心入微的。他谈了些感受,还挑出了个别错页。他发给我的E-mail中,说35页中提到访游维也纳时,在多瑙河中心岛上偶遇奇观:“一成年女子竟横蹲桥上当众撒尿,尿流滚滚,淌成直线一条,而她却若无其事,同行之男女也若无其事,真叫大方了”,问我“这一‘发现’是否亲眼所见”?
大凡谦逊者,该多有类似顽童心态的!
他偕夫人去德国旅游回来,给我们赠送的集体礼物就是津津乐道地展示并讲解他俩拍摄的那些“物质”。图片中的各种造型、设计,或房梁、或栏杆、或器皿、或陈设……从特写到全景,由静而动,由表及里,让我真切地分享着他那敏思好学而长于发现的兴奋。这种“发现”应看做他多年历练而成的职业特性了。他由衷地赞叹德意志的工业文明,那晚的这个谈论主题至今让我深有触动——15年前,我在德国好赖也待了15个月,怎么竟没有这等发现或没有这样去有所发现?能托词那是15年前么?
前不久,去重庆出差,与当地知名企业宗申集团的一位主管晤面,言谈间他们讲到订阅的北京出版的一些信息类资料价值含量高,其中我清晰地听到也有陈功的主打产品《安邦信息》。毕竟是遥距千里之外的大西南,依然有如此热诚的受众,想来真为陈功感到欣慰。于是,便更加相信前面提及的望“名”生义不仅真实,而且还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