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编委会送来中国企业管理创新通鉴丛书第一卷,即电力卷《中国电力一流企业之路》初稿要我审读并写个总序。从目录中我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竟是“一流”这词,比如“一流目标”、“一流企业”、“一流电网”、“一流管理”、“一流调度”以及“永争一流”、“追求一流”、“实现一流”、“创建国际一流”等等,其斗志、豪情看来都不同寻常,自然也禁不住生发出一点感想,唾手写下,权作为序。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如何把握世界范围的企业管理发展状况和趋势,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结构和管理模式,是我们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中国企业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广大企业已深切地感到:21世纪的管理是管理的创新和创新的管理,继而积极关注、研究和置身企业管理创新的伟大实践。
中国加入WTO,着实提升了“一流”的层级,全球化的背景使人们以往局限视野中的“一流”有了新的更高的尺度与境界。标杆不一样了,瞄准“国际一流”而不仅仅是“国内一流”去创建现代化企业已成必然。近来,媒体上披露的贸易摩擦案增多。微妙的变化还在于中国企业中敢于应诉者也开始增加,不仅如此,还主动出击去起诉外国人了。这使加入WTO后看似平静的状态似乎有了些并非平常的意味。它从一个角度说明中国企业正在深度介入国际市场竞争,相应的,也就要求逐步强化“一流”意识,特别是“国际一流”意识。更多的竞争对手将来自“一流”层级,倘若我们还老是停留在二流、三流甚至末流,岂能谈得上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或利益?
有一幅警示人们要维护海滩清净的广告语说得好:“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在企业创业和发展征程中,恐怕没有比一步一个脚印更加重要的了。由贫困而温饱而奔小康,现在又要从“总体小康”奔“全面小康”,中国人、中国企业正是以实实在在的努力去征服落后、征服愚昧,不再轻信一步登天那般呓语或迷梦,才有了逐步进逼“一流”的可能。中国恰逢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有时风高浪急、激流湍急并不足惧,倒是温情脉脉的“泡沫”或虚饰之类,更可能误了大事。
记得大约十年前,曾与一位在知名企业打工的朋友闲聊,好像说过一句“干,就要干一流的”。不料几年后重逢时,他独挑大梁,竟把这句话大大地雕刻成一块石牌,竖在公司入口处,作为其创业理念或座右铭。这使我一方面惊喜于他如此有心、用心,另一方面也深感人说话其实是要非常负责的。不仅说话,包括写文章(也是说话,无非用笔而已)都应严谨才是,不然,怎称得上负责?比如这套以“中国企业管理创新通鉴”为名的丛书,就必须真正能够集中地反映出中国企业在现阶段管理创新的基本面貌、基本规律和基本成果,并对未来变迁有所展望与引导,以达到名副其实的“通鉴”作用。好在从手头的文摘来看,本丛书编委会的工作付出是浩大的,荟萃的一些研究成果也不无新意,有的还很好地表述了企业管理创新、创建一流特别是国际一流的艰辛历程、理论阐析及心得体会,其启示作用不难预见。
中央领导同志曾指出:“管理科学是兴国之道,也是企业振兴之道。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可见,加强企业管理,推进管理创新,对于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何等的重要。在我们当今所处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经济发展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而企业管理创新又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和保证。因此,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鉴于这些认识,组织编辑出版本丛书,对于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愿这套“中国企业管理创新通鉴”丛书能给我们企业界同人以借鉴和启迪。
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作为致力于企业发展研究并以此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机构,很乐意会同有关部委、行业管理机构等单位共同主编这套丛书。在与国外企业特别是优强企业的同台竞技中,中国一定会诞生出一批世界级的大企业、大集团,一定会锤炼出一批有全球眼光和全球市场运作能力的大企业家。他们以往和现在的成长历程有可能在这套丛书中得以记载,而丛书的陆续出版也必将使社会各界对他们满怀更多的关注与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更多的中国企业“向一流进发”,当是编者与读者们的共同心愿。
考虑到行业间企业管理的不同特点,为方便读者学习借鉴,本丛书按行业列卷编撰,分别陆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