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应创建“世界500强学”——为《世界500强在华经营战略》序
在线阅读 收藏

本书之面世,与其说是撰写,不如说是培育——培育更多的新人去独到地认识世界“500强”;与其说是“成品”,不如说是“毛坯”——创建“世界500强学”举步伊始,其理论大厦至多仅在构想之初。

中国20余年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使罹患沉疴的中华民族重整旗鼓,逐步地全面地向外部世界靠拢、对接,其基本取向是向先进看齐。不是向先进看齐的靠拢、对接,有何稀罕?而不再受陈腐的意识形态限制,凡先进之人、先进之物均诚恳学习,这正是一个大国、一个充满自信的大国的应有风范,是中华民族的生机与希望所在。从一定意义上说,先进之人、先进之物的引入或涌入,无非是对一国公众甄别能力的检验。经受住了这种检验,在激烈的不可避免的碰撞之后,“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那先进的带动性就落脚为“丰富”二字——丰富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认识、我们的视野……

世界“500强”正是如此。透彻地看,它的丰富性几乎是惊人的,虽然《财富》之举只是对全球企业做出的一种评价,但评价的背后或深处以及触角所及本身就构成了另一个极具多义化的“世界”。毫无疑问,世界“500强”更多的是经济学意义,然而,又何止是经济学意义?它涉及人文、历史、社会心理等诸多领域,具有极强的边缘交叉特征。比如,谁能说号称“世纪经理”的韦尔奇及其卓越地经营了数十年的通用电气公司(GE),只具有经济学意义呢?韦尔奇这样的先进之人如此紧密地与GE这样的先进之物交融一体,难道还不是一座足够我们开采的具有多重价值的“富矿”吗?

研究世界“500强”,依其巨大的晴雨表式、风向标式、万花筒式的分析与探讨的价值以及可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是足可作为一门学问甚至是一门新的学科来重视来推进的。世界“500强”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它那无与伦比的巨大产值和营销规模,它对世界市场、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现代商业进程所产生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与导向作用,它在盛衰沉浮、进退消长、变化万端中给予世人拓展的广阔思维空间与无穷新意……都使我们急切地感到,似乎只有创建一门“世界500强学”才能与之面对,才无愧于它。

创建“世界500强学”是颇具建设性、挑战性的一项重任。它要求研究者们仔细地缜密地去处理各种内在关系,多触角地建立起学术框架或理论框架,从学科“作为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的定义出发牢牢把握好研究方向。“世界500强学”的创建,当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进一步汇入全球化浪潮的必然响应,是历史进入新千年赋予中国经济界、学术界的一份责任。它有令人兴奋不已的创造张力,它表现了一批研究新人的国际眼光,它倾吐着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应对市场竞争的风雨锤炼中决意进军世界“500强”之列的内心独白。对于一个正在大步走向文明富强的国家而言,“世界500强学”的本质莫过于“学世界500强”,尽管人们普遍对从1997年开始我国陆续有几家国有企业跻身于内而不以为然或并未感到特别荣耀。

本书是由几位年轻的研究人员执笔的。作为一个集体,经研中心全体人员曾专门组织过两次“世界500强大家谈”。而将全书的立意着重放在世界“500强”的在华经营战略上,则表明有关研究是极力排斥空泛无用的。说到底,创建“世界500强学”也罢,将世界500强整体地作为“强势现象”研究也罢,终究要着眼于或有益于中国及其众多企业的发展才行。如果能把这种务实求新的态度衍化成研究上的一种惯性、一种实力甚至是鲜明的创造个性,那么,不仅会健康地加快“世界500强学”的创建进程,而且其“附加值”也一定是可观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