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欢聚在美丽的鹭岛,隆重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经济特区的广大建设者,向不同时期为特区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莅临今天盛会的各位嘉宾,向所有关心、支持特区建设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厦门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经济特区,写下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光辉题词,为特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同志曾多次视察厦门经济特区,亲临特区建设10周年庆祝大会,高度评价了特区建设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厦门等经济特区的发展,“进一步显示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强大生机和活力,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丰富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今年初,胡锦涛同志在福建考察工作时,专门来到厦门经济特区,并在海沧会见台商代表,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海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与重视,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激励着厦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
自1981年10月厦门湖里加工区破土动工以来,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已经走过了25年的光辉历程。这25年,是厦门开拓前进、迅猛发展的25年,是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25年,是特区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25年。25年来,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GDP年均增长18%,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24.1%和21.3%。去年,每平方公里创造GDP约7392万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约0.63吨标准煤,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5年弹指一挥间,厦门已经从昔日的海防前哨变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从昔日的海防小城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功能发达、人居环境优越,在国内外闻名遐迩的滨海现代化城市。厦门等经济特区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巨变的一个精彩缩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胜利。它再一次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思想和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社会主义中国具有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景。
同志们、朋友们,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厦门经济特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央已多次重申: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在新的形势下,厦门经济特区一定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和在海沧会见台商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履行经济特区的重要历史使命,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继续争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继续充分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不断开创经济特区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要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带头带动作用。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好中求快。要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第二,要在推进自主创新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创新是特区发展的灵魂和生命线。厦门经济特区要继续保持一种“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积极探索特区发展的新模式,拓宽特区发展的新途径,增创特区发展的新优势。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不断增强发展的能力、动力和活力,努力成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着眼于拥有更多的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名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体系和自主创新机制,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和推动创新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让人的才华有展示舞台、人的创造有实现空间,使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三,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促进引领作用。特区要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发展和谐文化,重视社会事业,继续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率先成为文明之区、和谐之区。要着眼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加强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着眼于提高特区人民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壮大文化产业,努力形成和发展独具特色的特区文化。要着眼于推进“平安特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从源头上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第四,要在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紧密相连,许多台胞的祖籍地在厦门,许多台胞投资兴业选择在厦门,厦门经济特区在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要继续落实中央关于对台经贸工作的方针政策,密切闽台经贸联系,加强闽台产业对接,推动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要发挥闽南文化的优势,大力促进闽台文化交流,提升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层次,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要巩固和发展“厦门—金门”直接往来的成果,进一步拓展海上直航功能,促进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为两岸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提供更加通畅便捷的通道。要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用活用好国家有关部门在对台工作方面赋予的特殊政策,先试先行、务求实效。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只要是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有利的事,只要是对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
同志们、朋友们,抚今追昔,经济特区的建设者,其志可仰,其功可铭;展望未来,经济特区的建设者,使命光荣,前程灿烂。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奋发前进,不断创造特区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