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婚姻、个体、家庭和社区
在线阅读 收藏

婚姻是人类建立起来的一种制度,历经了杂婚、群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四个阶段。一夫一妻制婚姻是男女两性依照一定的风俗、伦理和法律的规范建立夫妻关系并组建家庭的婚姻。出生性别比偏高会使男性遭遇婚姻挤压,而婚姻挤压减少了处于被挤压状态人口的结婚机会,导致单身人口比例上升。处在婚龄段的成婚困难的男性人口,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寻求结婚机会,导致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现象增多,离婚率持续上升,威胁传统家庭的稳定。同时,过剩的男性人口也会使社会刑事案件增加,基本消失的买卖婚姻、童婚交换、拐卖妇女等重又出现,使社会不稳定风险系数增大(蔡建文,2003)。

不能婚配会影响个体的健康、心理和行为,使其生活规律遭到破坏,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不能婚配的人群的失落感、挫折感会比较强,致使其缺乏生活动力。同时,婚姻无望会导致沉重的心理压力,会使一部分男性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和人格扭曲。极端情况下,甚至会有男性因为不能结婚而自杀。

光棍的存在也会影响他们的家庭。在中国这个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里,青年的婚姻问题从来就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家庭问题,因此一个家庭中大龄未婚青年的存在对家庭每个成员来说都是一种压力(张春汉和钟涨宝,2005)。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其状况不仅关系个人的幸福,也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农村大龄男性不能成婚还会给社区带来严重的后果,如影响社区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婚姻秩序、社区管理等,甚至会带来各种犯罪(莫丽霞,2005;吕峻涛,2006)。大量适婚男性被排斥在婚姻市场之外,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给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李树茁等,2006)。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