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进程与未来发展
在线阅读 收藏

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升级为大萧条后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时至今日,世界经济仍在苦苦寻觅复苏之路。在抗击危机的过程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表现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尤其是中国,不仅率先实现了经济反弹,而且在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迅猛增长之后,国内生产总值于2010年达到401512.8亿元人民币(按汇率约折合5.7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虽然面临下行压力,但是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4年和2015年GDP增长率分别为7.4%和6.9%。在国际贸易方面,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又跃上新的发展高度,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1790133然而,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却与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并不相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美元、欧元地位动摇,中国经济日益强大的背景下,人民币作为中国的法定货币,必然要逐步走向国际化,获得同中国的经济实力相符合的国际地位。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声望在近十余年已经大大提高。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国际清算手段: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被当作硬通货使用,在老挝东北部人民币完全可以替代本币在境内流通,在越南境内人民币可以全面流通;1790135在中蒙边境交易中,人民币现金交易量占到双边交易量的一半左右;2005年1月,中国银联在韩国、泰国、新加坡正式开通银联卡的受理业务,2005年12月又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开通中国银联卡ATM受理业务。可以说,人民币的流通覆盖面早已超越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在事实上开始了它的国际化历程。

2009年4月2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二十国金融峰上提出要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合理化的改革,这是我国国家首脑第一次公开表明支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基本立场。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东莞、珠海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标志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已经不再局限于边境贸易。2009年6月,香港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合作备忘录,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进入新阶段。2010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将“有重点、有选择地推动资本项目改革”,标志着中国开始加快资本项目的开放进程。2011年3月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就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明确提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合理化”以及“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货币篮子,人民币的加入意味着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后,第一个新兴经济体货币加入SDR。自此,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概而言之,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关系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事项。因此,研究如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这也是本章的写作背景及意义所在。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