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结语 现代工程:真善美的统一
在线阅读 收藏

基于工程师职责的本质和伦理思维特征,我们认为工程师伦理思维是求“真”、求“善”与求“美”三者价值指归的统一体,共同实现工程活动合规律性、合价值性以及合精神与情感性的伦理目标。

求“真”是工程实践的基础。工程的伦理思维首先是求得工程活动的“真”。伦理思维的求“真”在于使工程师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互动方式,不断将“自在之物”合理地转化为“为我之物”,增强人的内在本质力量和驾驭对象的能力,使人获得更大的主动性与自由度,逐渐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伦理思维的求“真”主要体现在工程活动的合认识规律、合技术理性以及合知识创造三个方面。工程活动虽不是科学技术的简单应用,但遵循着科学认识规律和技术发展规律。工程师需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拓宽自身的认知视阈,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揭开自然表象,合理改变自然界的原始面貌。同时,工程与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工程师要做到技术理性,一方面要辩证地看待工程技术的正负效应,做好工程技术的伦理控制。另一方面,任何一项工程技术都不能与社会发展进程相割裂,须与一定的政治体制、历史背景和社会人文相关联。另外,一个求“真”的工程不仅体现在对现有工具手段的合理使用上,还需要工程师进行工程知识的更新与创造性的思考,不断发现工程问题,弥补工程知识匮乏的现状。

求“善”是工程实践的向导。“善”是人类行为的导向和依据,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目标和意图,但都应依“善”行事,遵“善”而为。若要工程尽可能地实现各种价值的善,工程师须有求“善”的伦理思维,以引导工程师的伦理行为过程。从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角度看,工程是一个价值设定、价值形成与价值实现的增值过程,不同的价值阶段有着不同的求“善”伦理思维。目的善引导工程价值的设定过程,过程善与结果善则引导工程价值的形成与实现过程。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逐步推进,求“善”伦理思维持续引导着工程过程,工程价值则得到平稳的提升。因此,工程师的求“善”伦理思维体现在工程活动的目的善、过程善及结果善上。

求“美”是工程实践的最高追求。工程求“善”标准的达成虽能实现工程之于人类的重要价值,但从更高一级的意识形态角度出发,“工程美”则是工程活动孜孜以求的目标。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1823049可见,工程作为人类的一项建构活动,不只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还是人类内在尺度外化、对象化和生成美的过程,工程师的职责就在于按照他的意图整理出一种建筑秩序,一种道,一种人造空间的美1823050,其具备求“美”的伦理思维是一种必然。这种求“美”的伦理思维不是单纯获得建筑外观美,感受科技的微笑,而是超越了主体与客体利害关系的判断,重在“物”与“我”的精神和谐,“物”引发“我”的热忱和崇高,“物”寄托了“我”的情感和思想,追求工程功能与形式的统一美、工程与人文文化的兼容美以及工程与人类环境的可持续美。

博德尔在《新工程师》一书中说:“工程职业好像到了一个转折点。它正在从一个向雇主和顾客提供专业技术建议的职业演变为一种以既对社会负责又对环境负责的方式为整个社群服务的职业。”1823051工程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特征均随工程活动特性的改变发生了很大变化,工程师具备伦理思维已是一种内生要求,而不是外在强制。伦理思维的求“真”是工程师进行工程实践的基础,体现了工程活动遵循自然之法的一面;伦理思维的求“善”是工程师进行工程实践的价值引导,体现了工程活动合目的性的一面;伦理思维的求“美”则是工程师进行工程实践的终极目标,体现了工程活动追求人的“应然”一面。求“真”、求“善”、求“美”三者同时存在于工程师的伦理思维活动之中,引导工程师实现工程活动的伦理性目标,确保工程活动真正为人类造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