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华文教育、地方化与族群认同——以缅甸曼德勒为例
在线阅读 收藏

华文教育作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宝”1848493之一,历来受到华人族群的重视。纵观海外华文教育历史,不难发现,各地华文教育往往因国家政治、经济、移民历史、族群关系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而体现出各不相同的发展模式。在缅甸,自20世纪60年代军政府禁止华文教育后,至今仍未恢复,因此,缅甸的华文教育一直处于半正式、半公开的状况,发展维艰。总体而言,缅甸的华文教育发展始终与缅甸民族-国家进程息息相关,华文学校的运作则反映出华人族群、缅甸社会及国家之间的复杂关联与互动。此外,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变迁的密切关系,则多少显示出华人族群的现状与未来。由此,基于人类学之田野调查(2006年8月~2007年8月),本文之论述目的在于,通过叙述曼德勒华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地方化进程中华文教育与族群认同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并进一步阐明华人如何在逆境中维持、开展华文教育,进而使之逐渐走向合法,并以此表达其公民归属(Cultural citizenship)与族群认同。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