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汉族儿童虚词习得研究——《汉族儿童虚词的发展及相关理论问题》成果简介
在线阅读 ”、“啵”、“呗”的发展;第九节介绍儿童语言中语气词的连用现象;第十节归纳儿童习得语气词的总体特点,探讨儿童习得语气词的手段、策略,分析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及特点。考察发现,儿童语言中典型语气词附着的句法结构类型比非典型语气词附着的句法结构类型更为丰富;各语气词附着的动词性成分在始现时间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从语气词所在的句类上看,儿童语气词始现于祈使句和陈述句,然后是疑问句,再后是感叹句,出现这种情况既同儿童心理需求的发展有关,也同句类构成要素的复杂程度有关。

在汉语中,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尽管它们在数量上要比实词少许多,但其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语义复杂,它们在语言结构的组织上和句子意义的表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虚词习得同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思维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该成果较为全面细致地描写了汉族儿童习得虚词的基本情况,总结了一些规律,探讨了习得基础、习得机制等理论问题,不仅为我国的语言研究、发展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丰富了我国的儿童语言习得理论,而且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可以为我国学龄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对外汉语教学、人工智能开发领域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class="a2">收藏

安徽师范大学孔令达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族儿童虚词的发展及相关理论问题》(项目批准号为03BYY011),最终成果为专著《汉族儿童虚词习得研究》。课题组成员有:黄婉梅、高晓玲、陈勇、胡承佼、饶宏泉、钱益军、李慧敏。

该成果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较为系统、细致地反映汉族儿童使用虚词的真实面貌。过去我国心理学界曾对汉语虚词习得作过一些调查,但总的来说过于简略,缺乏具体的描写和分析;我国语言学界也曾有人对儿童使用助词“的”、“过”,介词“把”、“被”、“给”、“比”等词的情况作过详细的调查,并作了相当深入的分析,但涉及的对象不多,只占虚词中很小的一部分。该研究弥补了以上两点不足,一方面力求系统性,对儿童使用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的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另一方面又注意到细致性,对各类虚词中的各个次类甚至各个词出现的时间、使用的频率、语法功能、语义内容、语用特点作了具体的描述,勾勒出发展的线索。应当说,由于该成果注意到描写的系统性和细致性,有大量的儿童语言事实被首次揭示出来。

二是在方法和理论上有所创新。就儿童语料的取样方法来说,以前的儿童语言研究往往采用单一的取样方法,或采用实验法,或采用跟踪调查法,或采用分年龄段调查法,该研究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分年龄段调查为主,以跟踪调查为辅,并适当地设计了一些实验。采用这种综合性的取样方法,不仅保证了儿童语料的丰富性,而且提高了语料的信度。成果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归纳总结儿童习得虚词的规律,探讨其心理机制,并将儿童虚词的发展与汉语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如介词的虚化问题、时体系统表达问题等)联系起来,力图提升儿童语言研究的语言学价值。

全书共分四章:

第一章为儿童语言中的介词。该章详细考察了儿童语言中主体格介词、客体格介词、邻体格介词、时处格介词、根由格介词、关涉格介词的组合能力、造句功能、表意功能和语用功能,分析了儿童习得介词的心理基础和语言基础。各类介词始现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表示先于):时处格介词>邻体格介词>客体格介词>主体格介词>根由格介词>关涉格介词,在一个词的几种用法中,其始现时间也各不相同。本章认为,介词语义认知难度、输入频率、儿童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心理惯性是形成上述发展序列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章还将儿童介词的发展与汉语介词“语法化”作了比较,发现在多数情况下,儿童习得介词的顺序与汉语史上介词语法化的顺序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如“对、用、往”等词儿童先习得介词用法,后习得动词用法,“跟、连、比”等词的动词用法和介词用法在同一年龄段儿童话语中出现。以上现象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它至少部分地表明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并不像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所认为的那样重复着语言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有着自己的发展条件,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规律。

第二章为儿童语言中的复句,重点是考察儿童语言中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按照原来的设计,这一章应为“儿童语言中的连词”。但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儿童语言中的连词出现较晚,用得较少,使用效率也较低,考虑到儿童在使用连词之前大都已掌握相应类型的复句,也就是说,无连词的复句是儿童习得连词的基础,另一方面,连词的使用又是经常与副词搭配使用的,构成一套关联词语,因而本章将研究的范围做了拓展。本章第一节考察了儿童语言中的各种复句类型,对各类复句在各个年龄段的使用频率作了详细的统计,描述了各类复句中分句之间的语义联系,特别是关联词语(包括连词)的具体使用情况。本节还介绍了儿童语言中的多重复句和紧缩复句的基本情况。第二节考察了儿童语言中复句句法构造发展的情况。第三节讨论了儿童习得复句的心理基础和语言基础,复句表达功能的发展,儿童复句的发展顺序,儿童复句关联词语发展的特点,儿童习得复句的机制等问题。在儿童语言中,关联词语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关联词语单用形式的始现时间要早于套用形式;二是由副词充当的关联词语比由连词充当的关联词语早习得,由连词充当的关联词语又比由助词性短语充当的关联词语早习得;三是各类复句中能够典型地反映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比其他关联词语易习得;四是儿童易掌握的复句类型中所涉及的关联词语比儿童难掌握的复句类型中所涉及的关联词语发展得好。

第三章研究儿童语言中的时体助词。第一节介绍了时体助词“了1”、“着”、“过”先后在各种句法结构中出现的基本情况。第二节考察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结构的类型对时体助词习得的影响。考察发现,儿童在各类动词中优先选择完成义动词与“了1”共用,在多义动词中优先选择终结义项与“了1”共用;儿童倾向于将副词“在”与“动态的持续”相联系,将“着”与“静态的持续”相联系;动词的情状类型对“过”的选择不那样明显,但动词仍具备一定的特点,最早与“过”结合的动词大多为动作性很强的具体动作动词,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能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心理印象。本章第三节讨论了汉语时制对时体助词习得的影响。

第四章为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该章分为十节。第一节至第六节分别详细描述儿童语言中“了”、“的”、“啊”、“吧”、“呢”、“吗”等六个典型语气词的附着对象及其语用功能的发展;第七节考察儿童语言中出现的五个非典型语气词“嘛”、“呕”、“欸”、“嘿”、“吔”的附着对象及其语用功能的发展;第八节简要描述儿童语言中合音语气词“啦”、“喽”、“ ”、“啵”、“呗”的发展;第九节介绍儿童语言中语气词的连用现象;第十节归纳儿童习得语气词的总体特点,探讨儿童习得语气词的手段、策略,分析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及特点。考察发现,儿童语言中典型语气词附着的句法结构类型比非典型语气词附着的句法结构类型更为丰富;各语气词附着的动词性成分在始现时间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从语气词所在的句类上看,儿童语气词始现于祈使句和陈述句,然后是疑问句,再后是感叹句,出现这种情况既同儿童心理需求的发展有关,也同句类构成要素的复杂程度有关。

在汉语中,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尽管它们在数量上要比实词少许多,但其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语义复杂,它们在语言结构的组织上和句子意义的表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虚词习得同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思维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该成果较为全面细致地描写了汉族儿童习得虚词的基本情况,总结了一些规律,探讨了习得基础、习得机制等理论问题,不仅为我国的语言研究、发展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丰富了我国的儿童语言习得理论,而且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可以为我国学龄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对外汉语教学、人工智能开发领域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