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走在钢丝上的印度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Geoeconomics and Geopolitics:India’s Tightrope

文章框架:最近发生的两个事件让印度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战略之间越来越大的分歧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外交手段能够将经济和安全问题区分开来;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美国与印度的关系。

观点摘要:

1.最近发生的两个事件让印度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战略之间越来越大的分歧成为关注的焦点:一是印度未能在6月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SG),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破坏;二是莫迪政府希望加强同美国之间的防务关系。加入NSG的问题以及与美国签署一些后勤保障协议是4月美国国防部部长阿什顿·卡特访印的主要事务安排。除此之外的更大问题是如何让印度的经济政策(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与国家安全政策(与美国成为事实上的盟友)实现同步。这一问题仍待解答。

2.传统的外交手段能够将经济和安全问题区分开来。但对于中国来说并不适用。中国官员认为经济和安全并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的地缘经济观念认为,地缘经济是指地缘政治利益在经济层面上的体现,而不仅仅等同于印度所谓的国际经贸政策。

3.印度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4~2015年,中印双边商品贸易额增长了9.9%,而印度的贸易总额下降了0.8%。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印度是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印度务实派做了认真调查,想看看在核心安全利益上不会做出让步的印度是否能搭上“一带一路”的便车。印度是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而且将和中国一道成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创始成员,常常被视作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在亚太贸易结构中的主要竞争者。

4.中国在南海的强硬态度以及北京方面对巴基斯坦军事建设的持续支持将成为莫迪外交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印度必须加强与美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合作。印度的政策制定者设想经济发展将遵循自身规律,能够与战略竞争或潜在冲突分离。印度的经济政策制定者似乎确信安全机构将作为一道“防火墙”将印度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以及印度与美国的军事联系分隔开来。

5.当印度的决策者猛然发现经济和国家安全相互交织密不可分时,他们不再汲取错误的教训。中国阻止联合国将马苏德·爱资哈尔(Masood Azhar)(巴基斯坦集团“穆罕默德军”首领)列入全球恐怖分子名单,在此之后,印度安全机构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成员建议印度以国家安全为由暂停部分来自中国的投资。这一想法除了缺乏深谋远虑外,还缺乏对经济学的理解,因为印度接受中国的直接投资是作为解决印度对华480亿美元贸易赤字的一种手段。印中贸易关系的不对等意味着印度无法利用强制性经济杠杆对付中国。

6.阿什顿·卡特4月访印的日程在印度媒体和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公开讨论。讨论的要点是印度是否愿意与美国签订一个或多个防务协定,这使得印美两国名义上的军事盟友关系更近一步。在3月的瑞辛那对话上,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哈里斯(HarryHarris)提出建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之间的四边国防合作机制的构想,这引起了在场人员的惊叹。北京方面认为,这是一个针对中国的军事联盟。作为美国在太平洋最亲密的盟友,澳大利亚已经正式表态拒绝加入这个被视作挑衅中国的同盟。在哈里·哈里斯此番发言后,很快明确的一点是,印度也不愿加入这个四国军事同盟。此外,印度国防部部长马诺哈尔·帕里卡尔(Manohar Parrikar)已明确表示,在南海进行联合巡逻至少暂时是不可能的。

7.在经济方面,美国与印度的关系仍然是充满分歧和敌意的,这种情况已经扩展到印度的太阳能计划上。事实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今年的第一笔贷款就是资助印度的太阳能项目。阿舒托什·瓦什尼(Ashutosh Varshney)建议将印度的大众政治和精英政治区分开来。贸易是衡量所有实行开放经济的国家中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是大众政治的决定因素;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仍然只存在于精英政治领域。由于印度贸易占GDP比例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上升,后者对前者造成的影响就需要重新考虑了。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大战略需要不断发展,以实现国家内部各部门的统一,从而平衡印度的经济和战略利益。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