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超级女声》在全国一炮打响后,娱乐文化已经作为我们这个时代主要的大众精神产品,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节目中没有哪一个节目能像选秀节目这样,可以舍弃不同阶层受众的种种差异,将他们融为一体,实现平等沟通;也没有哪个节目可以像选秀节目这样,能够为范围如此广大的受众提供轻松忘我的消遣环境。对观众而言,选择什么样的频道,观看怎样的节目是个人化的事情;而对媒体而言,选秀节目的文化选择更是一种社会行为。选择便意味着传播,意味着影响。每一个节目都是一种意义的追寻,一种精神的引领。因此,选秀节目的文化选择不仅仅关乎媒体本身,它更关乎民族的精神走向。
定位于“全球华人文化娱乐圈顶级盛宴”的《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节目,耗时10个月,于2007年6月9日晚终于在人们进一步的期待中落下帷幕。这场两岸三地共同参与、全球华人注目的“立足于文化、扎根于传统”的电视选秀节目,掀起了“看红楼、读红楼、说红楼”的热潮,将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与今天的人们无障碍地链接到一起,它不仅是一种对电视选秀节目的创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弘扬。将我国古典名著与选秀嫁接,以《红楼梦》巨著作为文化背景,为这次由北京电视台主办的大型选秀节目打上了鲜明的本土烙印。
本次由北京电视台主办、全国九家电视台合办的大型选秀活动,全国共设置了10大赛区,分别为北京、沈阳、西安、郑州、济南、成都、上海、广州、深圳,还在台湾设立一个分赛区。此场活动赛区覆盖之广,各赛区联动支持力之强都是以往的选秀赛事所无法比拟的。
《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自2006年8月21日启动后,海内外华人报名人数突破45万人,这个数字远远高出其他所有选秀节目的总和,许多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选手,不远万里纷纷回国参加海选,特别是台湾地区赛区的设立,突破了以往所有选秀节目的地域格局。
本次选秀活动主要凸显了本土化、原创性、文化内涵、人文关怀等特点,通过精心策划、周密设计,有序地开展,让观众感到了《红楼梦》更真实、更好看、更具吸引力、更充满想象力。随着全国10个赛区选秀活动的进一步展开,众多优秀选手脱颖而出,角逐得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关注度也在持续升温。《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22期《以红楼的名义》中提到,比赛时段北京地区的平均收视率为3.46%,《红楼梦中人》相关的系列娱乐节目收视率位居北京台首位,8.66%的成绩比第二名《星夜故事秀》多出3.88个百分点。北京赛区总决赛时,收视率曾高达13.8%,创北京台2007年所有栏目的收视率之最。
这是一次重塑经典的尝试,它不仅是电视产业与古典文学的融通,更是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拳出击。北京电视台通过本次选秀活动,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创新和人文资源作为发展理念,使得北京电视台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在宣传电视剧《红楼梦》重拍的同时为北京电视台创造了巨大的品牌效益。从活动之初的籍籍无名到后来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观众或褒扬或非议,或议论或预测,或批评或指正,《红楼梦中人》带动北京电视台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同时,网络的利用也为电视选秀节目添砖加瓦、推波助澜,为电视选秀活动的品牌展示和观众对品牌的体验拓展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