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直接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空中颗粒物的持续集中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严重退化,亟须从全国和区域尺度定量了解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的空间分布特点。卫星遥感技术以其覆盖面广、实时观测和空间连续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空间大尺度大气颗粒物的连续监测。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多尺度气溶胶综合观测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基于历史卫星数据提取气溶胶信息”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通过重构2010~2015年中国及重点区域大气浑浊度和PM2.5浓度,本文全面呈现了“十二五”以来大气浑浊度和PM2.5浓度的时空特点。
陈良富: 男,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大气遥感研究室研究员。出版著作有《气溶胶遥感定量反演研究与应用》《热红外遥感》第三章热红外遥感信息模型。
程天海: 男,出生于1981年,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专家联谊会会员。主要从事气溶胶散射和偏振遥感机理方向研究。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首届优秀会员、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并入选首届“遥感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资助计划”。
顾行发: 1962年6月生,湖北仙桃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光学工程师学会(SPIE)会士,“GEO 十年(2016~2025)发展计划”编制专家工作组专家,亚洲遥感协会(AARS)副秘书长、亚洲大洋洲地球观测组织共同主席。担任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需求与应用组组长、“科技部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研发计划”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多尺度气溶胶综合观测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主任、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等职务。主要从事光学卫星传感器定标、定量化遥感、对地观测系统论证等方面研究,为我国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和工程化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发表论文521篇(SCI 210篇),出版专著14部,牵头起草并发布国家标准3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1项,软件著作权4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