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一个连接的次大陆:2030年的南亚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A Connected Subcontinent:South Asia in 2030

文章框架:南亚缺乏区域一体化进程;南亚地区的经济活力;中国迅速崛起对南亚的影响;日本与南亚;南亚次大陆的地缘经济转型;印度与南亚区域一体化。

观点摘要:

1.通常的景象是南亚次大陆是世界上最完整的一部分。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的支持下,区域一体化进展的缓慢令人遗憾。南亚次大陆的战略悲观可能表明,到2030年,这一情况不可能通过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被改变。这种悲观主义确实有合理的理由。几千年来,南亚次大陆地区已经分离开来。印度及其邻国内在的经济导向在20世纪下半叶加强了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分区。与此同时,在分区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持续存在的冲突为该地区的主要区域论坛,即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蒙上了一层阴影。

2.报告写道,尽管有强烈的负面遗产,但是南亚次大陆的未来还是比较乐观的。到2030年,对于南亚内部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来说,由于重塑该地区经济和政治地理的一些新因素,南亚将是一个更具连接性的地方。

3.第一,20世纪90年代之后,就经济全球化而言,大部分地区的贸易偏局限性。尽管经济改革步伐缓慢,但这一非常不同的状况已开始重新调整南亚次大陆的经济发展格局。这种经济导向的影响可能到2030年更为明显。

第二,印度缓慢但肯定的崛起,印度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衡量)。尽管印度在向邻国开放市场方面还有一定的路要走,但印度的政治途径可以被看作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第三,除了印度之外,孟加拉国、尼泊尔和斯里兰卡都表现出了新的经济活力。这反过来又使南亚次大陆在21世纪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除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那里的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其他地区经济总量很可能在未来几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第四,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对南亚次大陆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中国已成为该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第一大投资者。北京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现在是一个巨大的努力,将中国的经济空间与南亚次大陆连接在一起。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价值460亿美元的投资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在巴基斯坦北部的跨边境经济正与其在该国南方大规模的海洋经济活动相匹配。它们肯定会重新调整该国的经济状况。

第五,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南亚的主要援助者,已成为该地区一个更重要的战略援助经济体。正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样,日本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援助框架,即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PQI),以标榜其倡导的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的特征。日本支持孟买-德里工业和货运走廊、孟买与艾哈迈达巴德之间的高速铁路系统以及孟加拉湾的孟加拉工业增长带建设。日本也渴望促进南亚和东南亚之间的互联互通。它热衷于扩大东亚到南亚次大陆之间现有的生产网络。由于与印度和美国共事,到2030年,日本可能对南亚次大陆产生重要的外部经济影响。

第六,该地区已经开始寻找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替代品。由于巴基斯坦不愿与印度进行经济合作,印度已经开始加速建设“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印度的努力现在集中在区域一体化的次区域机制上,以使南亚次大陆框架涉及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和尼泊尔,这已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建设进程中一个有吸引力的补充。

第七,印度对跨区域合作也有越来越大的兴趣。在东部,孟加拉湾沿岸为印度提供了一个机会,以与东亚区域市场联系。在西部,印度与阿富汗和伊朗的接触为其创造了开放的环境,从而使其未来在与亚洲内部的经济融合中规避巴基斯坦。

第八,南亚次大陆的地缘经济转型由在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所补充。在20世纪下半叶,该地区被认为是冷战中高政治的边缘。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是唯一的例外。今天,南亚次大陆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对战略潜力产生共鸣。这很可能会使该地区的战略识别远离印度西北部边境的棘手问题。如果孟加拉国成为东南亚潜在的桥梁,那么不丹和尼泊尔在印度和中国(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之间会扮演一个类似的角色。在南部,斯里兰卡重新认识其在印度洋的中心位置;中国、美国和日本前所未有地关注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是横跨印度洋的至关重要的海上枢纽,如今已经成为印度洋海上不动产中被高度觊觎的一块。

4.报告指出,随着其他国家开始投入时间参与南亚国家(大国和小国)的事务,印度已经开始就南亚次大陆战略全球化达成一致。它也开始在“邻里第一”的外交政策口号背后投入一些精力。虽然印度与其邻国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南亚次大陆的经济地理位置仍然对印度有利。

5.报告在最后写道,随着印度认识到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都可能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印度开始利用其在该地区的自然经济优势,并接受与其他大国合作的可能性,这可能会确保其在该地区的核心区域利益,同时促进南亚次大陆与其自身、更广泛地区以及世界的整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