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是新诗与现代汉语相互纠缠的关系问题。围绕着中国新诗语言这一总的论题,有三个难以绕开的基本问题:第一,就新诗语言资源而言,如何在白话与欧化的历史两难处境中寻求适于新诗语言的内在资源;第二,就新诗语言质地而言,如何在古典与现代的现实张力中,在二者的差异性和延续性中摸索到促动新诗语言自我生成和更新的“基质”;第三,就新诗语言风格而言,如何在实行对口语与书面语的双重超越后,构建符合新诗语言特性的多样化风格。
汉语,语言学,文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
张桃洲: 张桃洲,男,1971年生于湖北,2000年12月在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和评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新诗话语研究》等专著,曾获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