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国家就制定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面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精神。尤其是在全国“两会”前夕,把纲要征求意见稿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决心。这个规划纲要,在集中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从发展、改革、保障三大方面,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路和政策,使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国教育的希望。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在扩大教育投入方面,最突出的一点印象,纲要提出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使人感到在教育投入方面总体上没有突破1993年制定教育发展纲要时的思路和认识水平,没有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全社会进入资金丰裕期的新形势,也没有认真总结我国高等教育扩招10年的经验真谛。要实现教育加快发展和质量提高的美好蓝图,必须在扩大教育投入上形成大思路。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考虑教育发展战略必须把投入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一定要立足于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开发人力资源的迫切要求,借鉴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投资战略,把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真正作为全社会投资重点而不仅仅是财政支出重点。总的思路应当是,紧紧抓住我国进入资金丰裕期、全社会形成巨额资金积累亟待转化为有效投资的历史机遇,在今后10~20年时间内,一方面努力保持财政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主要依靠财政力量和适度稳步提高非义务教育学校学费,以保持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健康运转。另一方面,认真总结高等教育利用银行贷款实现跨越发展的宝贵经验,义无反顾地实行负债建设学校,通过发行教育基本建设特种国债、支持非义务教育学校负债建校等途径,每年筹措几千亿元非财政收入性资金投向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把我国已经十分丰裕而且大量闲置的社会资金引导投向教育发展领域。继续完善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完善助学贷款制度,通过多渠道投入开发人力资源,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