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一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四大英烈事迹为国人称道:马石山十勇士、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其中发生在乳山市的马石山十勇士“轮回拼杀护民众,舍生取义建奇功”的英雄壮举,独具震撼力,这使马石山威名远扬。
乳山是一块红色土地,是马石山反“扫荡”突围战纪念地;是中国著名作家冯德英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故事背景的发生地。老一辈革命家许世友、谷牧等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乳山是革命老区,早在1930年,市内就有共产党活动。1932年8月,市内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牟海特别支部建立,随后,中共牟海县委、牟平县委、胶东特委、海阳县委和牟海福栖中心县委又相继在市内建立,乳山成为胶东地区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建立较早的地区之一。为配合全市“旅游兴市”战略的实施,着力提升乳山旅游品牌的层次、内涵和品位,多角度挖掘乳山特色文化的历史元素,乳山市党史市志办公室立足于服务全市文化建设,着眼挖掘乳山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组织专人搜集大量的史实资料,精心组稿编辑,编成《巍巍马石山》一书,该书于2008年10月出版发行。
该书从介绍红色线路马石山风景区入手,向人们勾画出一幅壮丽迷人的画卷。层层解剖历史,通过翔实生动的史实考证,描绘了巍巍马石山上“十勇士”等英雄的壮举,再现了马石山反“扫荡”突围战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场景,英雄们的大义凛然、浩然正气让人涤荡于胸;通过大量丰富翔实的史料,印证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催人勿忘国耻、励志图强。书中还通过文献资料、革命回忆录、文学作品等形式,多侧面全方位地再现了这段历史,让人震撼,如亲临其境,显示了军民之间浓浓的鱼水深情。
全书分为“马石山风景区”、“反扫荡突围战”、“马石山惨案”、“英烈事迹”、“文献资料”、“革命回忆录”和“诗文鉴赏”七个部分,内容丰满,资料翔实,考证充分,可读耐读。第一部分“马石山风景区”,从介绍风景区特色景点、传说故事等角度入手细说马石山,让人们对马石山风景区有了感性直观的认识,充满了对欣赏此景的向往。第二部分“反扫荡突围战”,生动地介绍了马石山十勇士、英雄七连和十八勇士三个战斗群体的英雄事迹,通过十勇士考证、十勇士事迹考辨、回忆录和调查报告等形式对“反扫荡突围战”进行了充分的史实考证,增强了历史研究的真实性,再现了胶东马石山突围战的壮烈场景,歌颂了英雄勇士的无畏精神和爱民情怀。第三部分“马石山惨案”,充分揭露了侵华日军发动惨绝人寰“大扫荡”的暴行,通过20多则日军残杀我同胞的证明、控诉等铁证,让人看清了日军野蛮残忍的兽行本质,令人发指,催人勿忘国耻。第四部分“英烈事迹”,通过详尽真实的生平简介资料,对于于一心、于巳午等7名英烈的壮烈事迹进行了记述,英烈的英雄主义精神足以深深感动读者。第五部分“文献资料”,开篇影像资料老一辈革命家迟浩田、许世友等的题词,证明凸显了马石山突围战在抗战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其后通过胶东区军民反“扫荡”、相关碑文、日军资料等大量文献,综合立体全面地介绍这段抗战历史。第六部分“革命回忆录”,收录了综合反映与马石山突围战有关的15篇革命回忆录,从不同的侧面、角度记述了历史,增强了这段历史的真实性。第七部分“诗文鉴赏”,通过诗歌、散文、歌词、报告文学、小说、话剧等丰富文学作品,多侧面全方位地再现了这段历史,让人身临其境,大大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该书为32开精装本,配有释解文字内容和反映马石山景区民俗风情的30多幅彩色图片,图文并茂,较大空白页面附有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插页,使整本书浑然一体。
总之,《巍巍马石山》这本红色文化书籍的出版,为进行抗战历史研究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资料,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宣传乳山红色旅游文化的一个好读本。